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7点5度(ID:Asia7_5)
作者|7点5度
长期以来,新加坡都是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之一和最宜经商的国家之一。对于很多中国出海创业者来讲,新加坡往往是落地的首站。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投资东南亚市场,不少有中国背景的VC也纷纷“搬”来新加坡,活水资本(Ondine Capital)便是其中一员。
早在2020年,7点5度就曾采访过活水资本的创始合伙人Randolph Hsu (许乐家)。在《投资东南亚:不相信时光机理论,要用对的方式做对的事》一文中,Randolph分享了对东南亚创投的宏观看法,坚持do the right things以及do the things right。2022年,7点5度再次对话活水资本,并把此次的重点放在新加坡创投市场。
关于新加坡宏观背景
7点5度:
活水资本成立于2019年,为什么会选择在2022年这个时间点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
Randolph:
在布局东南亚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金融中心,也是东南亚的一个hub。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我们发现新加坡的政策有许多改变,比如新的基金结构和新的税务优惠等。现在,我们在新加坡投资的资本利得税能全部免除。相比开曼,新加坡对我们的吸引力不断上升。
其实早在2019年,我们就做了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这个决定,今年才算真正落地。大概在2020年,我们开始探索申请新加坡基金牌照的事情。因为申请周期比较长,直到2022年年初新加坡政府才通知我们申请通过了。接下来,我们就着手在新加坡设立实体办公室,前不久才真正把牌照落地。
7点5度:
当打算更深一步进军新加坡市场的时候,您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会从哪些方面着手调研和了解新加坡市场?
Randolph:
我们布局的第一个梯队是所谓的SIM市场,即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三个国家。新加坡毕竟是东南亚的一个hub,很多马来西亚或是印尼的被投公司,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突然转身变为一个新加坡公司,因为它们上面的控股公司会变。因此,在投资东南亚的时候,在新加坡落地一个办公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对于准备工作,我们觉得比较重要的一项是申请牌照。因为在做牌照申请的过程当中,就是一个跟 MAS、EDB交流的过程。尤其是这一年多的申请过程中,我们对新加坡的监管以及整体的资本市场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7点5度:
对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这三个国家,依您以往的工作经历和投资经验,作为投资人,您认为新加坡创投市场有哪些特点?
Randolph:
我认为新加坡创投市场的投资方比项目方多。因为很多项目,就像刚刚讲的上面的控股公司可能是新加坡公司,但可能实际上该公司的主要运营市场是马来西亚或是印尼。很难说这些公司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因为它本身其实算是一家马来西亚公司或者印尼公司,只是它最上面拿来承接投资的主体是新加坡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背调,看它的业务拓展是否还是要回到母国市场,比如马来西亚或者印尼。
7点5度: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造成这种现象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就是特别多的paper company在新加坡,但是业务在东南亚其他市场的这种现象。
Randolph:
这跟投资人的偏好有关。在早期的时候,可能大家对于马来西亚、印尼的市场规范、法律法规、资本环境等并不那么了解,但对新加坡相对了解。所以,对于投资方来讲,把钱投在一个新加坡公司的主体上成本比较低,而且不需要再花时间、精力去搞清楚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法律。
关于投资逻辑
7点5度:
东南亚疫情从4月份之后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换一句话说,在没有疫情催生和加速数字化过程的大环境下,您目前比较关注于新加坡市场的哪些赛道?为什么?
Randolph:
对于新加坡本土的创业者来讲(不包括上述提及的控股公司在新加坡的这一类企业),我们认为有3.5个领域存在较大机遇,第一是Food Tech,第二是FinTech,第三是Logistic Tech,最后半个是Web 3。
新加坡本身不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靠人口支撑的那些项目,基本上我们就不会看了。我们主要看靠技术支撑的领域,也就是这3.5个领域。亚洲除了中国之外,我们觉得大部分的Food Tech可能会发生在新加坡,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另外,看好FinTech是因为新加坡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资本市场。最后,看好Logistic Tech也是因为新加坡本身是一个物流枢纽。
7点5度:
刚刚讲到的这3.5个机会,在投资逻辑上有哪些可以和大家分享?
Randolph:
像刚刚提及的,我们在新加坡投的项目不能是靠人口支撑的,而是要靠技术支撑的。这句话的下半段,是我们希望这个技术可以出海到其他地方去,只有将技术推广到别的国家去才有更多的机会。
7点5度:
对于你们投资过的或者说看过的所有新加坡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或者这些新加坡公司具备哪些特征?
Randolph:
第一,这些创始人都比较国际化。新加坡的公司基本上在stage one都想做1个以上的市场,新加坡政府也曾提及“新加坡+1”、“新加坡+N”战略,所以很多在新加坡的创业者都有比较国际化的视野,或是国际化的背景。
第二,这些创始人具备很强的技术优势或者技术能力,并且能够靠着这个技术再辐射东南亚,这比较符合我们对新加坡的期待,有技术背景的公司是重点关注的项目。
7点5度:
据我们自己的感受,新加坡的创始人也是分群的,本地人玩一圈,然后印度人玩一圈,欧美人玩一圈,中国人玩一圈。对此,您怎么看?
Randolph:
我们比较喜欢混血团队,就是你刚才讲的这四群人里面,这个团队里面至少得有其中两种。我们觉得,一个公司早期在人不多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担心Founding Team是不是完美的。其实不止新加坡,我们在整个东南亚投资逻辑都是这样,都希望团队是混血团队。
7点5度:
面对激烈的东南亚市场/新加坡市场环境,活水资本如何走出差异化的投资之路?进而更好地服务新加坡市场一些产业的转型升级。
Randolph:
我们在stage one就同时做两个市场(大中华区和东南亚地区),这是比较具有创新性的。目前,我们在东南亚90%的被投公司都是本地的创业团队。活水资本本身作为一个中国背景的VC,能给本土创业团队在本地发展带来以下的价值:
第一,中国经验。东南亚互联网领域确实发展得比国内晚一点,所以很多国内发展过的东西或是踩过的坑,东南亚可能会再遇到,而我们积累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资源可以帮助他们避坑。
第二,在投后管理中帮被投公司找人。很多东南亚被投公司希望与一些大厂高管进行交流,我们就帮他们找人。双方在聊天的过程中可能就成为了朋友,或者成为顾问,甚至是成为公司同事。
第三,介绍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国内投资企业来东南亚本地做项目的背调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活水资本是同时做两个市场的,我们对本地会更加了解,也会向国内背景更大、体量更大的投资人介绍我们的被投公司,比如我们投过的马来西亚汽车交易平台Carsome,东南亚的鸭嘴兽Haulio,和新加坡全渠道女装品牌Love, Bonito。
关于未来趋势
7点5度:
新加坡的创投环境一直在变化中,您认为新加坡市场各行业尤其创业投资这一领域未来3-5年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Randolph:
大家投资比较关心的退场机制。新加坡的退出途径无非两个:一是卖老股或并购,二是IPO。新加坡的二级市场这几年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活跃,但最近不断在发力。如果新加坡在接下来一两年的二级市场能够上来的话,我觉得对于VC投资新加坡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受限于新加坡的市场规模,大家会充分发挥新加坡作为东南亚hub的优势,即把新加坡当成第一个起点,然后再进行国际化扩张。
7点5度:
未来,哪些行业更适合中国创业者出海新加坡?为什么?
Randolph:
前面提及的Food Tech,FinTech,Logistic Tech, Web 3这3.5个行业,以及“新加坡+1”或者“新加坡+N”战略。中国创业者擅长做大市场,可以有很多种做法跟打法。但如果你要做新加坡本地市场,你一定要精耕细作以及接地气。毕竟,东南亚不是一个均质市场。所以,如果中国创业者在新加坡,我的建议是:第一,你要做有技术含量的东西;第二,你一定要从新加坡再出海,做“新加坡+1”或者“新加坡+N”。
7点5度:
展望未来东南亚市场或者新加坡市场的行业发展,活水资本投资将在东南亚市场和新加坡市场分别如何重点布局?
Randolph:
对于新加坡本土市场(不包括上述提及的控股公司在新加坡的这一类企业),我们主要会重点关注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公司。另外,我们也会重点关注SaaS和物流。对于东南亚整体市场,我们还是会看靠人口支撑的公司,比如Market place、新品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