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伊始,先跟大家道一声:过年好!
全球电商市场的“加速键”是在2020年按下的,从那时起,便有无数创业者一头扎进来。五年过去了,市场格局已然大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国政策频繁调整、消费者信心波动,有人开始犹豫观望,踌躇不前;有人选择收缩战线,以求自保。
站在2025年的路口,回望过去,这一路的跌宕起伏历历在目。可中国跨境人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总能在逆境中生出新的花来。无数中小卖家乘坐“出海四小龙”的大船走向海外,品牌全球化的号角愈发响亮。没错,总有人逆势而上,在风浪中愈发坚定。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我们对品牌全球化的渴望。展望未来之路,千言万语凝练成简短的九个字:保持定力,应对不确定。在未来的品牌全球化征途上,愿我们都能怀揣这份定力,勇面未知,续写辉煌。
变局丛生,当从容应对
2024年,跨境电商行业仍面临着四大挑战。
一是成本与需求的“剪刀差”,造成利润被吞噬。运费涨了,广告点击成本翻倍,但海外消费者非必需品支出在持续下降,客单价反而跌了,这是不少跨境电商从业者面临的现状。通胀高企与利率攀升的双重压力下,不少跨境电商团队不得不砍掉近20%的SKU,聚焦核心爆款。即便如此,全年利润率仍被压缩。
二是地缘政治的“黑天鹅”,过关规则被频繁改写。这一年,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额度被连连削减,马来西亚、越南、巴西、南非等国纷纷调整政策,计划提高进口商品增值税,企业被迫在合规成本和市场机会间走钢丝。
三是平台政策的“紧箍咒”,合规成本吃掉利润。如Temu在2024年3月因婴儿床保险杠存在窒息风险被CPSC要求召回;欧盟强制执行的环保法规政策EPR,那些没能及时完成EPR合规的产品,将被平台限制销售甚至下架。有跨境电商卖家算了一笔账,2024年合规成本占总成本比例从5%升至12%。
四是消费者的“理性觉醒”,从冲动消费到价值审判。不少商家发现,低价白牌商品即便能让消费者冲动下单,但随之而来的是“秒退”。随着消费者线上购物更加理性,对品牌、品质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不是没钱,而是更愿意为“值得”买单。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保持定力显得尤为重要。定力是什么?
定力不是僵化的保守,也不是盲目的坚持,而是一种在长期目标与短期波动之间动态平衡的能力。它既是战略选择的智慧,也是组织韧性的体现。
跨境电商曾被贴上“赚快钱”的标签,之前铺货模式盛行,一个团队、几台电脑、数百个亚马逊账号就能月入百万,独立站风口下也有“烧钱换增长”的做法。但真正的定力,恰恰是对这种“风口依赖症”的抵抗,在行业集体焦虑时,更要用时间复利对冲机会成本。
跨境电商曾经历封号、关停等各种市场波动,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保持战略定力可以避免盲目跟风,做出理性决策,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跨境电商曾经历白牌、抄品横行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跨境人开始认识到品牌的力量,保持产品定力,持续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跨境品牌的头疼事之一就是员工流失,互相挖角。2024年领英数据显示跨境电商行业平均员工流失率超过了35%,核心矛盾是业绩压力大、成长天花板低,保持组织定力,方能穿越人才高流失率的迷雾。
稳中求进,方行稳致远
跨境电商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
保持定力,坚持长期主义,并不是一句空谈。在跨境电商行业的暗流涌动之下,品牌工厂总结了三大机遇。
我们看到了,直播电商点燃了各大市场的“青春红利”。
从东南亚到中东,从拉美到欧美,高度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年轻一代们,正通过直播重塑消费习惯,跨境电商卖家们在这场革命中找到了新的增长引擎。
据Tabcut.com发布的数据,TikTok Shop全球总GMV达到了约326亿美元,成功创下新的收入记录。美国市场对TikTok Shop的贡献最大,GMV约达90亿美元。其次是印度尼西亚,GMV达到大约62亿美元。
直播电商不仅是商品交易平台,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服、国产美妆、义乌小商品,深耕各垂直领域的中国品牌通过直播输出文化自信,赢得了全球年轻人的心。
我们看到了,AI带来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效率革命”,从选品到客服,全链路都将被重构。
选品,作为跨境电商运营的基石,曾经让无数从业者绞尽脑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AI的出现,则给了中小团队逆袭的可能。广州某美妆卖家通过分析50万条社交媒体评论,抓取到了“防水睫毛膏”的需求缺口。
当产品选定,顺利上架后,营销推广环节同样因AI焕发出全新活力。以前需要紧盯广告平台,根据点击率、停留时长等及时调整广告策略,如今它可以智能选择,避免了传统广告投放的盲目性与资源浪费。
以往,跨境电商客服面临着时差、语言种类繁多、问题重复性高等诸多难题,人工客服常常疲于应付。如今,AI智能客服闪亮登场,能够瞬间理解不同语言,并快速检索出精准答案。随着与客户交互的增多,AI客服会不断优化自身回答策略,复杂问题还能自动转接人工客服协同处理,既保障了服务的高效性,又不失人性化温度。
我们看到了,全渠道布局的“品牌觉醒”,电商品牌终将走进线下。
曾经,电商品牌凭借互联网的东风,在虚拟空间中迅速崛起,依靠低价和海量选择征服了无数消费者。然而,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与竞争的白热化,单纯的线上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电商品牌终将踏上走进线下的征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电商品牌纷纷开启线下拓展之路。有品牌选择进入沃尔玛、百思买等商超,有品牌选择了开设专营店、快闪店,通过展示区、体验区以及各种促销活动,突破当前发展瓶颈。
需要认识到的是,电商品牌走进线下,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全渠道布局下的“品牌觉醒”,并非简单的线上线下相加,而是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长风破浪,必未来可期
站在蛇年的伊始回望2024,行业的共识愈发清晰:
- “四小龙”的市场争夺战持续上演,将蔓延至非洲法语区、中亚腹地
- AI会接管从选品到纠纷处理的80%标准化工作
- 品牌价值成为穿越周期的唯一通行证
正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所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
保持定力,做时间的朋友。在行业不确定加剧的当下,真正的定力不是刻舟求剑,而是像竹子一样——根系深扎土壤,主干笔直向上,枝叶随风摆动。
根系深扎土壤,意味着要有高瞻远瞩的长期战略眼光,洞悉行业发展大势,提前布局新兴市场、前瞻技术研发以及品牌深耕培育,筑牢根基,方能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
主干笔直向上,象征着坚守核心价值,无论是产品品质、服务水准还是品牌精神内核,都要做到始终如一,不被短期利益诱惑而偏离航向;
枝叶随风摆动,则体现出灵活应变的智慧,面对政策调整、市场突发波动、消费潮流转向,能迅速调整策略,顺势而为,化挑战为机遇。
那些穿越周期的企业早已证明:在跨境电商这场无限游戏中,最后的赢家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把确定性的内核与不确定性的环境平衡得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