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破10亿元 ,这家净水器品牌如何征服海外用户?

报道 11小时前
年营收破10亿元 ,这家净水器品牌如何征服海外用户?

“把自来水变直饮水”——这句曾经的小众诉求,如今正演变为全球家庭的共同刚需。净水器已从“可选消费品”升级为“健康基础设施”,其背后是一条千亿级赛道正在加速成型。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数据,2024年全球净水器市场规模达35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6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6%。其中,亚太地区占比最大,超过40%,以中国、印度、东南亚为主力;北美和欧洲市场则聚焦智能净水和高端家居应用;而中东、非洲等地则是基于饮水安全的基础性刚需。

在这一赛道中,有一家新锐DTC品牌——Waterdrop脱颖而出:年营收破10亿元,完成从“代工”到“独角兽”的蜕变,凭借”高性能+极简设计”在欧美中高端市场快速崛起,成为行业出海标杆。其经历浓缩了“代工—产品—品牌—生态”四步跃迁,映射出整个行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集体路径。

十年前,中国净水器在国际展会上还只是“代工厂”标签;而今天,Waterdrop 用 70% 美国滤芯市占率、亚马逊霸榜告诉世界:“中国制造不仅能做性价比,还能做品牌溢价、做全球标准。”

Waterdrop :新锐DTC品牌的突围

作为中国新兴净水科技品牌,Waterdrop 的前身青岛伊可普科技最早为 Brita、A.O.史密斯等国际大牌代工滤芯,十年间把单品年产做到 1500 万支,建成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产线。这段“隐形冠军”阶段,为中国净水器产业夯实了成本、工艺和规模三大底座。

2016 年,伊可普科技推出自有品牌 Waterdrop,以“滤芯+整机”双线切入亚马逊北美站,三年拿下类目 Best Seller。目前,Waterdrop已进入 30+个市场,尤其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英国、德国)表现突出,替换滤芯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70%。

在品牌成立初期,Waterdrop就将营销重点放在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Instagram进行大量付费合作,与网红进行影响力营销。

依靠内容生态营销,Waterdrop在 TikTok、Instagram 累积百万级粉丝,并把“减塑 1 亿瓶”的环保故事做成品牌资产,实现了从品牌到生态的跃迁。而这正是中国净水器军团正在发生的集体升级:从卖硬件到卖健康生活方式,从性价比到价值认同。

Waterdrop还自建独立站,以DTC模式直面市场,及时根据消费者反馈调整产品。当前,Waterdrop逐步入驻亚马逊、Piccantino等各国本土化线上购物平台。

它用红人测评、DTC、生活方式营销三板斧,验证了“中国工厂+海外 DTC”模式的可行性,也复刻了国内净水器品牌出海的共同路径:先在一个单品上打爆,再延伸到全场景净水解决方案。

Waterdrop最初通过一款明星单品在市场上迅速打开知名度。例如,其旗舰款产品G3P800净水器凭借九级高效净化、水电分离系统、自动反冲洗活水系统等功能,一举成为亚马逊美国站净水类目销量NO.1。

在单品成功的基础上,Waterdrop逐步拓展产品线,覆盖了厨下、全屋、户外、台上等多种使用场景。目前,Waterdrop已推出包括RO反渗透净水器、前置过滤器、过滤龙头、冰箱滤芯、净水壶、过滤花洒等200余款净水设备。

中国净水器玩家的出海打法

十年前,美国的陶氏、德国的默克是国际净水技术的大哥,他们利用多年沉淀的化工技术,在净水设备、材料制造等方面占据着绝对的话语权。而中国净水器企业多为国际品牌(如3M、怡口)代工,利润微薄,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认可度低。

如今,净水器领域的中国力量不断壮大,不仅涌现出了像Waterdrop这类新锐的DTC品牌,云米、小米等互联网生态玩家,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巨头以及安吉尔、沁园等垂直净水器品牌也在加速自有品牌出海。

年营收破10亿元 ,这家净水器品牌如何征服海外用户?
(图:国内净水器产品不同梯队的代表性玩家)

就在今年6月,在净水器领域深耕了近40年的安吉尔宣布,计划在印尼建设水净化工厂,并同步建立覆盖印尼40多个城市的全国服务网络,提供包括产品安装、定期水质检测及售后支持在内的全流程服务,适用于家庭、餐厅、咖啡馆、写字楼、学校及公共机构等各类客户。

根据最新市场研究,印尼净水器市场总值已达4.64亿美元,未来增长潜力强劲。

事实上,去年安吉尔就针对出海,制定了全新的品牌战略方向,定位为“全球科技领先的净水专家”,并计划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正式进军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市场。

与这类垂直领域的净水器专家主要依靠政企大单切入海外市场不同的是,另一类互联网生态玩家则通过其全球电商平台和合作伙伴,通过众筹打爆款以及DTC的方式将净水器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比如小米,其线上销售平台主要包括小米商城等自有渠道及第三方平台。例如,在东南亚市场,小米通过本地电商平台Shopee和Lazada进行销售。此外,小米还通过亚马逊进一步扩大其产品的覆盖范围。

在线下,小米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海外扩展约12000家小米之家线下门店,通过优化库存管理和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此外,小米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策略。例如,在东南亚市场,小米针对当地水质和消费习惯推出适合的产品。

云米科技作为小米生态链中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公司,目前市值已经达到8亿美元,其净水器业务在小米的支持下迅速发展,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全年,云米总营收21.19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净水器业务收入达 14.98亿元,同比增长39%,占比接近71%。

当前,云米正在加速出海战略,去年就明确提出“强化全球化布局”,将重点开拓北美、东南亚、拉美等重点市场。2025年3月17日,云米科技与马来西亚最大的电器零售商Senheng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成功打通当地线下销售渠道,加速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渗透。

渠道方面,云米一方面依托TikTok、Shopee、Amazon等平台进行内容引流与电商转化,另一方面加强独立站的品牌运营能力,构建从种草到转化的闭环。

在涉足净水器产品的传统家电巨头中,美的和海尔也在全球化布局中走在前列。

前段时间,美的“净水器出征恒河 ”的宣发活动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波热潮,营销效果拉满。不久前的5月,美的净水器一系列评测宣发就十分吸引眼球,比如在马来西亚,他们直接抽取泛黄、布满浮游生物的“鳄鱼洗澡水”,经净水器过滤后用来制作冰美式。

美的是国内最早一批出海的企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的就通过外贸出口向东南亚、中东等市场销售电风扇等小家电,1991年,美的首次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开始直接参与国际贸易。截至目前,美的在全球布局了43个制造基地,其中2025年新增4个投产和4个在建,北美产能本土化率 50%-60%,美的全球化海外布局初步成型。

从净水器这个品类来看,美的净水器在中国整体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0%-25%,稳居行业前列。不过公开数据并没有提到美的净水器在海外市占有率,但美的整体海外业务发展迅猛,收入规模与增速均在国内众多出海企业中位居前列。

财报显示,2024年,美的海外收入增至1690.3亿元,同比增长12%,占总营收的比例达41.5%,其中美洲地区收入约335亿元,占比约 8.2%。

海尔净水器在海外的营收表现非常亮眼。根据财报披露,2024年,海尔智家的水产业(包括热水器、净水器等)全球收入达到16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7%。2025年上半年,海尔净水器在海外市场线下零售额同比增幅为40%。

回顾海尔净水器的发展历程,其经历了三次飞跃:先是与以色列施特劳斯集团合作共同投资组建了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2013年起,海尔净水从单一产品逐步发展为多种产品、系列产品,这时候还是贴牌生产;第三次飞跃是从贴牌到自主产品,海尔先后建立了自主品牌的净水器工厂,包括即墨的海尔净水互联工厂、黄岛的中德商饮净水工厂等。

下一个十年

如果说上一个十年,是中国净水器品牌摆脱“代工厂”标签的十年,那么下一个十年,就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净水器产品全面走向全球市场的十年。

而中国净水器品牌走向全球的核心优势就在于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在净水器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净水器的主要生产基地,2022年净水器出口量达3369万台。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其中顺德、宁波、慈溪等地已形成完整的净水器产业集群。

从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趋势来看,呈现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产品需求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海外市场布局中,净水器品牌应当结合当地的情况调整产品策略。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益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饮用水支付更高的价格。因此,智能化、小型化与矿物质补充功能成为这些地区净水器行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能进行实时水质监测、远程控制与滤芯管理的设备,在欧美与中高端用户群体中更受欢迎。

而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来水水质存在诸多问题,如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超标等,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饮水安全问题。配合这些新兴市场的饮水现状,价格亲民、维护成本低的产品,更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除了产品之外,这些地区更注重售后服务,其中就包括定期巡检与维护、滤芯更换、培训与技术支持等服务。

下一个十年,谁能把滤芯换成数据、把设备换成服务,谁就能在全球净水的牌桌上坐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