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郎普的刀,砍向沙发桌椅

报道 4小时前
特郎普的刀,砍向沙发桌椅

美国总统特朗普又扔下一记“关税炸弹”。

8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发文称:“在接下来的50天内,美国将对家具行业展开一项关税调查。待调查完成,进口到美国的家具产品将按特定税率缴税。这将使家具行业重新回归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密歇根州以及联邦各州。”

关税怎么加?什么时候加?加多少?跨境家具行业头上被悬挂上一块倒计时牌。

特郎普的刀,砍向沙发桌椅

“这艘船已经开走了”

今年3月,特朗普就曾拟过一份行政令,该命令要求美国商务部长调查木材和木料及其衍生产品进口是否威胁国家安全,并指示其采取措施以减轻此类威胁,如加征关税、进行贸易管制或提高国内生产激励等。

本次调查最终结果最迟应在明年交付,但特朗普可能会提前作出决定。

此次针对家具行业的关税调查,属于《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框架下的木材与木料调查的一部分。此前已经完成调查且实施的232条款关税类别包括:汽车及零部件(25%关税);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品(50%关税);铜及衍生品(50%关税)。

美国商务部已宣布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关税清单,适用税率为50%,将冰箱、洗碗机、炉灶、烤箱、洗衣机、微波炉以及其他一系列商品纳入其中。新政策已于8月18日正式生效。

其实将钢铁和铝纳入关税清单,已经对家具五金、铝制框架、户外金属家具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美国家居行业定制化趋势推动本土生产逐渐增多,但大量零配件仍依赖进口。新华社对美国家具商的一篇采访中,多位美国家具商都表示依赖中国家具零部件的进口,很多产品在美国都找不到供应商。加征关税不仅影响生产制造,还影响到工程项目和设计,乃至全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而特朗普若对木材与木料加征关税,将会进一步挤压跨境家具行业的生存空间。

特朗普的思路依旧简单,希望通过加税来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使家具行业重新回归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密歇根州以及联邦各州”。但就像之前美国玩具行业对其加税行为的大反弹一样,美国家具行业也并不买单,美国国内舆论不乏反对的声音。

4月,美国家居联盟领导的美国家具组织就向美国商务部提出意见,称所谓针对木材、木料及其衍生产品进行的调查,以及可能加征的关税将损害美国家具行业及美国公众利益。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木制品进口不涉及国家安全,所谓威胁是不成立的;二是对家具征收关税不仅不会使美国家具制造业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还会对许多小型家具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害,如果真的对木制品征收关税,美国家具行业将掀起新一轮裁员潮。

密歇根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学教授杰森·米勒在领英的一篇帖子中表示:“我认为没有人会愿意冲出去投资在美国生产普通家具,因为一旦关税政策改变,这些投资就会变得毫无价值。这样的政策将进一步损害家具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并影响集装箱运输量。”

财经网站TheStreet联合创始人、CNBC 财经节目主持人吉姆·克莱默(Jim Cramer)也认为,美国家具生产基本上已成为过去,“你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懂得室内装潢的劳动力。这艘船已经开走了。”

他认为,现在很难找到能够生产高质量家具产品的熟练劳动力,制造家具的美国工人“要么转行了,要么退休了”,关税不足以让他们回归。特朗普所提到的这些州不太可能重新成为家具生产中心,因为美国多年来一直青睐更廉价的进口供应链。这种体系是“全球化的讨价还价”,美国牺牲了国内就业岗位,以换取廉价商品。

博主“老范说美国家具”在美国深耕家具线下市场两年多,他的博文中也提到,以美国家具工厂目前的能力,“最多能做一些定制的、贵得离谱的沙发,稍微多点工艺、多点功能的就做不出来了”。就美国家具制造业目前的状况,特朗普加再多关税,也难以扶得上墙。

这一话题在国内跨境家具卖家群体间也掀起了一波讨论潮,加税短期内或将形成一定冲击,尤其对低价代工厂商而言,会经历一波洗牌。但就像吉姆·克莱默说的,美国已经失去了家具制造业的基础,“这艘船已经开走了”,而庞大的消费需求仍然存在,如果真的加税,最终将导致产品涨价,最终买单的会是美国消费者。

“美国制造”的口号,正失去吸引力

关于美国制造业回流,其实已经在美国掀起过几波讨论潮。

美国零售行业媒体 RetailWire 最近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美国制造”的口号正在失去吸引力。美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不断上升,比起是否是美国生产,人们更关注价值和可负担性。

另一美国零售行业媒体 ModernRetail 最近的报道中也论证了这一点:据零售咨询公司 Momentum Commerce 的最新数据,自春季以来,“美国制造”产品的搜索量大幅下降,到 2025 年 7 月已恢复到与上一年几乎相同的水平。即使在搜索量达到顶峰时,这些搜索量也几乎难以转化为销售额。在亚马逊上,“美国制造”热潮因价格优势而消退。

RetailWire 报道下的热评中则提到,美国有超过500万个职位空缺,建厂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今的工厂需要数字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面的高级技能,拥有这些技能的美国人并不想在工厂工作。台积电凤凰城工厂就找不到美国劳动力来运营,不得不从韩国引进1000多名工人。

“当美国将制造业移交给其他国家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工厂和高薪工作,还有由规划师、采购员、工程师、一线工人等组成的成熟的生态系统。重建这一生态系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热评写道。

吉姆·克莱默也提到了美国家居电商平台Wayfair,其大部分制造业务都在海外,提高关税只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而不是国内生产的复苏。事实上,在特朗普的审查消息发布后,Wayfair、RH、Williams-Sonoma等美国家具零售商的股票就应声下跌。

制造业务在美国国内的品牌如La-Z-Boy以及75%的制造业务位于北美的Ethan Allen Interiors(ETD)受到的影响较小,其股价反而上涨。但吉姆·克莱默认为,如果这些家具公司保持低价,而竞争对手则通过提高价格来弥补关税,那么它们或许会占据优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动态不太可能带来太大的变化。

美国国内的分析普遍认为,新一轮家具关税将加剧价格上涨,因为进口商可能会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关税还将提高家具零部件的成本,增加国内制造商的成本,甚至可能导致美国制造的产品价格上涨。

吉姆·克莱默对美国家具行业是否能回归从前持怀疑态度,“即使我们能做到……这值得付出代价吗?这又不是出于国家安全需要而购买桌椅。”

对中国家具家居的“围追堵截”

根据 Supply Chain Dive的数据,2024 年,美国进口了价值近 280 亿美元的家具。越南、中国、马来西亚、加拿大、意大利和墨西哥是去年向美国出口家具的主要国家。

而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和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1月至6月),美国进口家具及相关产品的贸易总额约为487亿美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约45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7%。这一数据涵盖了包括室内家具、户外家具、厨房家具、床垫以及灯具等在内的“家具及家居用品”类别。

这其中,中国占比约38%,为最大供应国,越南占比约19%,墨西哥占比约10%。而不少中国制造商将产业链分散到了越南和墨西哥。所以特朗普这次的“关税大棒”,将对中国家具供应商产生较大影响。

事实上,中国家具及家居制造企业从2003年就开始经历一波三折。

2003年10月31日,美国自发成立的家具生产商联盟向美国商务部(DO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了针对来自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的反倾销申请。2003年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美国商务部称,2002年来自中国的家用木制家具的进口额较2000年的16.5亿美元猛增了75%,达到28.9亿美元,美国230亿美元的木制家具市场,进口自中国的家具占了35%的份额。

2001年至2003年,美国家具制造企业出现开工不足的问题,一些美国家具工厂被迫关闭,两年半间造成3.4万人失业。美国家具制造商Vaughan-BaSSett提供的数据称,2002年美国18家生产商的营业收入较2000年减少47%。

美国家具制造商认为中国的进口家具正在摧毁美国的家具产业。美国家具零售商和部分将制造基地设在中国的美国制造商则提出异议,认为他们是在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滥用美国的反倾销法律。

2004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华木制卧室家具作出肯定性反倾销终裁;2005年1月4日,美国修改对华涉案产品的反倾销终裁并发布反倾销征税令。

历史总是重复。

2018年10月,美国商务部应美国产床垫企业申请,启动对中国输美床垫的反倾销调查。2019年10月,美国商务部终裁认定中国出口商存在57%至1732%的倾销行为,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中国产品已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并同步发布反倾销令。据了解,美国消费者并没有站在本土床垫厂商这边,因为美国本土床垫品牌价格非常高,床垫加床箱的售价一般都在几百上千美金。他们认为这些厂商只是在利用公权力打压竞争对手,维持超额利润。

2018年之后,不少中国床垫生产企业加速转移或分散产能,货值较低的家具家居产品成为继鞋服之后向东南亚转移速度较快的品类。据越南官方统计,1/3的外商投资家居企业是从中国迁来的。除了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企业将厂设到欧洲、美国、墨西哥,分散风险。比如梦百合,2018年就已在泰国设厂,后又在美国本土设立南卡罗来纳和亚利桑那工厂。

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国自中国进口床垫进口总额约为4.365亿美元。2018年之前,中国床垫占美国市场的份额约为23%,2018年之后,降至2%。

2020年3月,美国又对包括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和越南等在内的7个国家进行床垫反倾销调查。2021年3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布了针对上述7国的反倾销税率,整体范围在2.22%-763.28%。

这对于中国床垫生产企业又是一次冲击。

此次特朗普计划对进口家具加征关税,短期内或又将掀起跨境家具行业的风波。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难以逆转全球化分工现实,最终成本将由美国消费者与企业承担,而中国供应链早已学会在贸易战中辗转腾挪。

对于中国跨境商家而言,尽可能快地从低价值代工转向品牌建设,把握生产之外的渠道资源,多元化供应链与目标市场,才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中,找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