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第四届科技向善大会:探寻科技与社会共生新方式

报道 4年前 (2021-01-11)
腾讯第四届科技向善大会:探寻科技与社会共生新方式

1月9日,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2021在京举行。本届大会是腾讯研究院举办的第四届科技向善大会,以“共生”为主题,探讨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的新型关系。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指出,2020年,当疫情使很多线下门店关闭时,数字的大门被打开,数字科技在疫情期间给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了更多确定性。他表示,互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对数字技术未来的期望。在这一背景下而科技向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应当成为中国社会,甚至是人类社会在迈向数字化未来过程中一条坚持不变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核心的系统

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指出,今年大会特别选择“共生”这个包容性的主题,以此概括过去一年人类社会的共同经历,也代表了互联网行业和数字未来应倡导的发展方向。

过去一年,整个社会运行和生产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将持续演进。同时,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远程会议、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快速普及。融合并非替代,也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共生共荣,相互促进。

“科技产品和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融合在进一步加深,如何利用技术的新鲜力量解决问题,是科技向善的要义所在,也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和行动的方向。”司晓谈到。

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在《从“社会人”到“系统人”》主题演讲中建议科技行业在设计现代系统的过程中,要关注更多细节上的内容,“如何更加精细化的捕捉劳动者的劳动,衡量劳动成效?除了从用户角度,是否还可以将劳动者自身的主观意识、感受也纳入到系统的评价体系中?”

科幻作家陈楸帆在主题演讲《当赛博朋克成为现实》中指出,科技向善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思考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技术系统,以及如何与自然、如何与自身和谐共处。他以“爬山”作为例子,指出:“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帮助人像爬山一样,不断看到更加开阔的远方,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

AI For FEW:前沿科技回应古老问题

数字技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解决食物、能源、水等长远课题?会上,腾讯公司首席探索官、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发布了新书《重构地球 AI For FEW》。

该书集梳理了包括腾讯在内的科技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实践,吸纳了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一线专家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思想,为解决FEW,即食物 F(food)、能源 E(energy)、水 W(water)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一种可能的发展方案。

网大为表示:“在腾讯,当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谈论地球的未来时,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应用技术来应对地球最大的挑战。”长期以来,网大为关注以FEW为代表的地球级挑战,并在2019年于联合国人居署会上首次提出AI For FEW的倡议。

与人文共生

数实共生不止是经济问题,亦是在科技不断改变生活的当下,理性科技如何与人文社会互动的问题,“负责任的数字化如何实现?”成为重点讨论话题。

在主会场外,呈现的是今日美术馆2021年首展《未知的未知》部分展品,由跨媒体艺术家郑达创作的《上传者》、《云的函数》、《生理反应》和《生成的线索》等作品。今日美术馆未来将以年轻和先锋的态度继续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共生模式。

艺术家郑达将腾讯研究院《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中的数据注入《生理反应》与《云的函数》两件艺术品,赋予艺术装置新的数字意义。《生理反应》装置的主体由 600 个计算机 CPU 冷却风扇构成,风扇的启停和速度由算法控制自动化运行,《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国内主要省市“用云量”数据被郑达输入这件艺术品,使之的运转与地方经济和数字技术的脉动连结起来,赋予“用云量”这一不可见的驱动力直观的表现力。

在另一件作品《云的函数》中,一个不断转动的丝带在空气中制造出声音与丝带感,郑达运用《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中六大数字文化产业(游戏、新闻、电影、音乐、视频、动漫文学等)发展的数据,通过装置的运动,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嗅觉多感官冲击。庞大的数据融入机械装置的细节结构,包括智能系统、控制系统和各种电路系统,会让体验者更多理解数字文化的活力及艺术的魅力。

郑达谈到,这些作品可以让抽象的数据变得可见和可感知,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当下科技与生活的共生思考。

白皮书:聚焦共生方式

与此同时,本次还发布了《科技向善白皮书 2021》(以下简称《科技向善白皮书》)《数实共生——未来经济2021白皮书》(以下简称《未来经济白皮书》),以及《变量:2021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

从2019年起,腾讯研究院每年通过内外部案例研究和访谈的形式,剖析科技行业内生的向善产品与模式,吸收社会各界对科技行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集结成年度《科技向善白皮书》。

《科技向善白皮书》总结和梳理过去一年全行业内对科技向善的思考与实践,精选多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科技伦理、互联网行业治理、企业内部科技向善机制建设等主题的访谈,以及“可解释性 AI”、“AI协助自闭症诊断”、“网络社区氛围建设”、“短视频流量分发机制”等技术和互联网案例研究。此外,《科技向善白皮书》还特别增加了“科技战疫”专题,截取了“疫情谣言治理”、“AI辅助筛查”、“数字化流调”和“疫后促进经济复苏”四个互联网行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重要片段。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邱泽奇在《科技向善白皮书》序言中呼吁,应更广泛地关注科技行业的向善实践,加速科技为人类福祉的实践。

《未来经济白皮书》以疫情以来经济和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为基础,提出了“数实共生”的理念。“数实共生”即在用户、企业、产业和国家四个层面,数字技术和工具对传统模式提供全方位的辅助与赋能,从而实现在全社会不同层级上的提升效率、改善决策与体验优化,实现数字科技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基于“数实共生”这一全新概念,《未来经济白皮书》分析展望了新基建、新平台、新应用、新组织、新供给、新消费、文化科技、未来城市、数字信任和数字生态共同体等十个领域的发展脉络。

此外,《变量:2021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基于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前沿技术在近期的落地应用做出了展望。报告中包含 14 个前瞻性的趋势预测。其中包括对AI、产业区块链、量子科技等通用技术应用的落地的展望,也有对数字科技在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等垂直行业创新应用的洞察。

详情请点击 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