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北京东城区一幢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举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召集了“欧盟割草机器人反倾销调查预警工作会”,参会企业代表的脸上,既有凝重,也有坚定。
这场会议,源于欧盟拟对原产于中国的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消息。根据以往惯例,预计欧委会将于两周内正式发布立案公告。这意味着,中国割草机器人产业的出海黄金期,正迎来最严峻的考验。
反倾销倒计时
品牌工厂获取的欧盟文件《关于对原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割草机器人启动反倾销调查的立案公告》显示,此次反倾销调查已由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11月19日正式立案。申诉方为捷克企业Husqvarna Manufacturing CZ s.r.o.,这家隶属于瑞典富世华集团的公司,正是欧洲传统割草设备巨头的代表。
其指控逻辑极具针对性且对中国企业极为不利。在申诉材料中,欧方不仅指控中国产品存在倾销,还特别强调“由于中国市场存在显著扭曲”,将拒绝使用中国国内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正常价值。取而代之的,是计划用马来西亚或巴西作为“替代国”来构建价格基准。
用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成本迥异的国家数据来判定倾销与否,其结果往往对中国企业严重不利。也就是说,这场反倾销调查的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对中国企业不利。
根据欧盟公告设定的严格程序,所有在调查期内(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向欧盟出口涉案产品的中国生产商,都必须在 立案公告发布之日起7日内,通过欧盟的TRON.tdi在线系统提交抽样问卷。
“这七天,是决定企业能否拿到‘考试资格’的第一道门槛。”行业人士指出,7天后,欧盟将根据问卷提交情况确定抽样名单,被抽中的企业将在样本结果公布后30日内提交更为复杂的完整问卷。
“合作与否,结果天差地别。”上述人士解释,只有按时且合规提交问卷,才能被视为“合作企业”,从而有机会获得较低的单独或平均税率。反之,不合作或未提交的企业,将被直接裁定 “惩罚性高关税” ,这几乎等同于被逐出欧盟市场。
欧盟还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将“指示海关对进口自中国的割草机器人进行登记”。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这意味着,一旦未来调查终裁决定征收反倾销税,该关税可能追溯到登记日开始计征。这会给进口商和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
品牌工厂了解到,参会的企业几乎涵盖了国内割草机器人领域的全部主力,从智能家电巨头科沃斯、石头科技,到消费电子出海标杆安克创新,从户外动力工具专家宝时得、泉峰、大叶股份,到短交通领军者九号公司,以及清洁领域新贵追觅科技,构成了第一梯队。
同时,会场内还聚集了如泳池清洁机器人龙头元鼎智能(Aiper)、深耕农机智能化的丰疆智能、服务机器人明星擎朗智能,乐动、来牟、隆鑫、目心智能、苏美达、行者、中坚科技、宗申动力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企业,以及贝士达、菲亚兰德(iGarden)、意玛克、可庭、库犸、磐实科技、山科、三锋等,身影遍布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福建、上海、重庆等多个制造业重镇。
崛起的中国军团
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或许能解释欧盟为何如此紧张。2025年上半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出货量达234.3万台,同比暴涨327.2%。
在这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中,中国厂商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中坚力量。早在2024年就有投资人向品牌工厂表示:“割草机这个赛道保守估计中国至少有二三十家在做了。”



到了2025年,中国品牌的冲刺更猛。2025年2月,追觅科技就宣布出货量冲破10万台,未来三年剑指30万台;库犸科技开年至5月备货已超30万台,野心勃勃;MOVA更是3月才推出两款新品,到6月20日就宣布销售了10万台,刷新行业纪录。
多位业内人士证实,今年欧洲割草机市场的订单增长幅度很大。有企业春节后遭遇欧洲客户追加30%订单,更有企业订单直接翻倍,甚至达到“百分之几百”的惊人增幅。
为什么中国企业能在割草机领域有如此快速的进展?智能化是关键。当富世华、博世等传统欧洲品牌仍固守于需要埋设边界线的“物理围栏”方案时,中国企业,从科沃斯、石头到九号、追觅,直接跨代际地切入“无边界”智能方案。
“从隆鑫、宗申提供的动力基础,到遍布华南的传感器和电池供应链,整个生态链都在国内。”一位供应链专家向品牌工厂解释,“这意味着我们能以惊人的速度和成本优势,完成产品迭代和制造。即便是初创公司,也能依托这个生态快速将创意转化为产品。”
这种强大的产业生态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也使得中国割草机器人颇具价格竞争力,这让欧洲的富世华等传统品牌在正面市场竞争中难以招架。有行业人士表示,富世华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从巅峰时期的70%大幅下滑,而中国品牌整体的市场份额则在三年内快速增长至近半壁江山。
其实欧美传统品牌并非没有意识到技术趋势,但其转型深受舒适区的束缚。
他们长期深耕线下经销商网络,这些渠道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高昂的设备售价以及后续的安装、维护服务(如埋设边界线)。无边界产品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种服务依赖性,触动了渠道的奶酪,导致其内部推广动力不足。
传统企业的硬件、软件部门往往泾渭分明,难以形成像中国公司那样软硬件一体化的高效协同。另外,欧洲品牌高昂的研发、管理和人力成本,决定了其产品定价难以平民化。当中国品牌将同等技术水准的产品价格拉至其一半甚至更低时,传统品牌的价格体系便瞬间崩塌。
因此,有国内厂商推测,这一轮的欧盟反倾销调查,是外国企业主动发起的,目的是打击低客单价的中国企业,为自己争取研发时间。
预警工作会已经结束,但中国割草机器人企业的全球化考验,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