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连开“神秘”闭门会,VC要放大招

报道 22小时前
亚马逊连开“神秘”闭门会,VC要放大招

“VM(亚马逊供应商经理)有两年多没来了,这次是借机和大家交流一下,而且VM团队也经历了大换血,现在许多都是新人,也需要和卖家联络一下感情。”

一位卖家告诉品牌工厂,3月20日,亚马逊在深圳举办了一场闭门会,邀约了几十家华南VC(Vendor Central)卖家。第二天,亚马逊又在上海举办了相同议题的闭门会议,大疆、美的、飞利浦等四五十家头部品牌都受邀参会。

过去难以接触的VM,包括负责美国和全球其他站点的团队,都不远万里来到了现场。

除了加强跟VC卖家的联系外,亚马逊透露即将在中国新增一个类似售后的部门,定向为中国VC卖家提供本地化支持。会议还公布了物流业务的变化:

1、多渠道配送(MCF)升级:未来所有卖家都可通过亚马逊物流(FBA),配送其他销售渠道的订单;

2、全球进口计划(Global Imports Programs)扩容:卖家无需开设多国账号,即可通过亚马逊整合的跨国采购订单,同步进入多国市场。

对于这两项物流变动,有参会者直言:“本质是推动VC卖家更深度使用亚马逊AGL物流和FBA仓储资源。”

“亚马逊真正注重的是提高运营效率”,一位接近亚马逊的人士指出。在关税压力与平台竞争加剧的背景下,2025年亚马逊将深度参与供应链,以规模化、高时效的交付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

新增VC服务团队

2024年,亚马逊自营产品的销售额达到2470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8.7%。而亚马逊自营产品依赖VC卖家供货。VC卖家将产品以批发价销售给亚马逊,亚马逊再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然而,美国对华商品关税增至20%,导致其自营成本压力陡增。摩根士丹利一份报告显示,在其追踪的电商公司中,包括亚马逊、eBay、Chewy、Etsy等在内,亚马逊的自营业务受关税影响最大。

“亚马逊直接销售的商品成本中约有25%来自中国”,摩根士利丹指出,“还有亚马逊自营业务库存成本的三分之二左右来自非食品杂货和消费品,其中40%来自中国”。

为稳固自营业务,亚马逊正在加强供应商服务体系。闭门会上,亚马逊宣布将在中国新增一个类似售后的部门,定向为中国VC卖家提供本地化支持。

例如一直存在的VC卖家联系不上VM,或者一些技术性难题,还有账期、物流等方面的反馈,现在都会有相关的团队解决。

亚马逊同时优化了与VC卖家的沟通渠道。现在所有供应商都能通过登录VC中心和电子邮件联系亚马逊,此前只有少部门供应商有此资格。另外还引入了聊天机器人,用于解答一些常规问题。

对于VC卖家的选择,亚马逊显得更为慎重。去年,亚马逊对VC账号的整顿持续了一整年,许多卖家突兀收到终止合作的邮件,据品牌工厂了解,其中大部分是年销售额在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的中小VC卖家。

业内人士将这场整治行动解读为重新分配资源,收回老的账号,重新分配给更有实力的卖家。“每个类目的VC卖家都已经饱和了”,亚马逊发言人直接说道。

一位参会卖家告诉品牌工厂,“某个国内已经非常头部的卖家,今年的VC号也被停掉了,因为在它的类目里,有更加优秀的卖家”。

被封掉的账号,似乎基本没有重新激活的希望。“有一个卖家这次参会,就是希望激活被封掉的VC账号,但没有成功。因为资源确实有限,所有单类目的VC竞争都非常激烈”。

而获得新VC账号的难度也指数级上升。“正规渠道肯定没有了,只能说是内部推荐,比如这次会议可能会有几个内部推荐名额”,上述卖家表示。

其进一步补充道:“这些内推渠道,卖家不仅要销量大,还要跟亚马逊有深度合作,比如使用MCF(Multi-Channel Fulfillment)多渠道配送量比较大,然后才可能有一些内部的资源匹配给你”。

此外,适配亚马逊的品类扩张计划也是重中之重。在会议上,亚马逊也展示了一些想要开拓的品类,比如食物类等有保质期的产品,以及在欧洲市场的一些家用清洁等液体产品等。

入局门槛提高的同时,亚马逊对VC卖家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合规性、年GMV等越来越多明确的约束政策持续推出,很多放在第三方卖家身上会放过去的要求,但VC卖家就必须严格达到。

“比如你的产品报告,亚马逊会抠很细的字眼,地址是中国福建,少了中国两个字,就会不通过。连装柜方式也有考核,专柜内必须要有填充物,另外还有物流时效、交货时间等,各种条条框框的要求越来越多了”,有卖家忍不住抱怨道。

2025年,亚马逊将供应商体验升级列为战略重点,会上亚马逊也提出了几种增强功能,比如通过数据驱动,提供对订单量的预测,以加强VC卖家对供应链的规划精准度;将采购计划整合到VC中心的单一视图中,帮助供应商更好地管理订单。

VC账号也能一键通全球

当前跨境电商形式,卖家普遍希望能多市场、多渠道运营。

一位卖家就表示,其近日派遣团队赴东京参与亚马逊日本VC招商会,与VM面对面沟通,希望能开拓日本市场。

据品牌工厂了解,不少中国卖家已不满足于美国单一站点,都在争抢全球VC账号资源。

与此同时,多渠道布局也是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亚马逊就表示,如今全渠道越来越复杂,零售商平均已经通过5.4个渠道销售,预计未来五年内将达到6.5个。

亚马逊希望能参与到卖家的所有业务中,为此祭出了两大战略级方案:其一是全球进口计划(Global Imports Programs),卖家“国内交货”,亚马逊“销售全球”;其二是开放FBA给多渠道配送。

在亚马逊的介绍中,全球进口是一项允许供应商利用亚马逊供应链,以最小成本访问全球客户的计划,如今已成立了全球团队,总部位于西雅图、墨西哥城、迪拜和悉尼。

“全球进口计划主要利好已经有美国VC的卖家,原先VC大多是单站点模式,现在你有美国VC的话,就可以一键同步到所有的站点,想进哪个国家就进哪个国家”,有参会卖家说道。

亚马逊会计算多个国家的需求,整合成一个订单向供应商采购,由亚马逊收货,直接运输到各个国家的运营中心。借此供应商无需开设多个VC账户,就能将产品发送到多个国家,同时,合并采购订单也更容易达到最低订购量的要求,有利于改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

目前符合条件的国家有: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墨西哥和日本。在中国的收货节点包括上海、深圳、宁波、厦门、新港、建兴。

多渠道配送 (MCF) 的变动是另一大重点。这项物流服务可以配送卖家在所有销售渠道的订单,但过去只能使用有限的亚马逊仓库网络,现在亚马逊却有意加入FBA。

“现在MCF准备把FBA仓当做第三方海外仓一般,开放给所有卖家使用,如仓储、发货以及退换货等功能都会陆续开通”,有卖家对品牌工厂说道,“不过目前只有美国本土卖家能申请,后续会开放给中国卖家”。

去年9月,亚马逊就对MCF在美国的订单配送速度进行了提速升级,将标准配送速度从5个工作日提高至3个工作日,而且费率不变。如今开放FBA,显然是想要进一步提升配送速度,并扩大配送范围,吸引更多卖家参与进来。

值得注意的是,有卖家透露,未来使用MCF作为海外仓的卖家,亚马逊还可能会共享其超过2亿的会员信息,可见力度之大。

“亚马逊已不仅是电商平台,更成为全球电商基础设施的构建者。”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亚马逊建有全球最好的物流体系,并将其开放给卖家使用,规模化物流有利于摊薄成本,当卖家参与度越高,亚马逊的利润率空间也就越大,可以预见,扩大物流规模将是亚马逊未来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