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的最新财报透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趋势:这个以电商起家的巨头,正在逐渐摆脱“零售公司”的标签。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亚马逊的广告、第三方卖家服务和订阅业务合计收入首次超过线上+线下零售板块,而支撑整个体系的AWS云计算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换句话说,零售业务正在成为亚马逊的“流量入口”,而真正驱动利润和增长的引擎,早已换成了广告、云计算和服务生态。
这一转变似乎是必然的。
全球电商市场的增速在过去几年持续放缓,美国市场更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国电商零售额增速仅约7%,远低于疫情高峰时期的两位数增长。
对于亚马逊而言,单靠零售已不足以维持长期高增长,业务多元化是必然选择。
零售业务仍是“入口”,但增长趋缓
首先来看看亚马逊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关键数据:
- 营收167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
- 营运利润191.7亿美元,同比增长31%
- 净利18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4.7%
分地区来看:
- 北美地区销售额为1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1%
- 国际地区销售额为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6%
分业务来看:
- 电商业务:净销售额达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 第三方卖家服务:净销售额达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
- AWS板块:销售额达30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 广告业务:净销售额达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
- 实体店业务:净销售额达56亿美元,同比增长7%
显然,亚马逊零售业务仍在扩张。2025年第二季度,在线商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1%,达到615亿美元;实体门店销售额增长7%,至56亿美元。
零售主业依然稳健,但其增速与亚马逊其他业务相比,已经不再突出,放在行业维度观察更为清晰。
沃尔玛在同期电商业务增速约8%,Target线上销售基本停滞,Costco仍依赖会员店模式缓慢增长。在整体行业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亚马逊的零售表现其实已属亮眼。
但问题在于,零售的毛利率低,价格竞争激烈,即便增长,也难以为公司贡献显著利润。
更大的挑战来自外部竞争。
中国平台Shein和Temu正通过极致低价冲击美国市场。Temu在2024年一度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App,甚至短暂超过亚马逊,吸走了一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
与此同时,沃尔玛等本土零售巨头加大了低价策略,使得亚马逊在零售上的竞争压力加剧。
因此,亚马逊零售业务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像是“用户入口”——用丰富商品和高效物流吸引消费者,但真正的利润和增长,已经转移到其他板块。
广告、卖家服务与AWS成为利润引擎
如果说零售是入口,那么广告和服务才是亚马逊的“过路费”。
第二季度,亚马逊广告收入达到157亿美元,同比大涨23%,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如今,亚马逊已是全球第三大数字广告平台,仅次于谷歌和Meta。
亚马逊广告的核心优势在于“交易闭环”。不同于谷歌的搜索广告或Meta的社交广告,亚马逊广告直接出现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最后一环。无论是自营商品还是第三方卖家,都必须依赖广告来获得曝光。
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使广告逐渐成为卖家的必选项,而非可选项。
除了广告,第三方卖家服务同样稳健增长。第二季度收入为403亿美元,同比增11%。这一板块涵盖了物流费、佣金、仓储服务等,已经成为亚马逊的另一大现金流来源。
Prime订阅也在持续贡献收入。亚马逊目前拥有约2亿会员,第二季度订阅收入达到122亿美元。订阅模式不仅带来稳定现金流,也加强了用户粘性,使消费者在亚马逊生态中形成“购物习惯”。
支撑亚马逊利润的最大来源依然是AWS。第二季度,AWS营收接近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虽然近年受到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强势竞争,但AWS依旧保持领先,市场份额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AWS的重要性不止于财务。它为亚马逊的电商、物流、广告等业务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包括AI推荐、库存预测、智能定价。可以说,AWS是亚马逊商业模式的技术基座。
广告、服务与AWS三者结合,使亚马逊逐渐形成一个低毛利零售 + 高毛利服务的混合结构,既能保证用户规模,也能维持盈利能力。
不确定的关税阴影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为零售业带来新的变量,亚马逊同样无法独善其身。
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中,取消来自中国及其他地区商品的免税门槛(de minimis loophole),意味着Shein和Temu的低价优势将受到削弱,从而给亚马逊的Haul业务带来机会。
正如GlobalData董事总经理Neil Saunders所言:“Shein和Temu可能会调整策略,但他们的一大竞争优势已经永久丧失,这对亚马逊显然有利。”
短期看,这有利于亚马逊缓解价格竞争压力。但从长期看,关税带来的消费价格波动,也可能影响整体零售需求。
安迪·贾西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关于关税对价格和消费的影响,外界有很多讨论,其中不少是错误或被误报的。事实上,在今年上半年,我们既没有看到需求下滑,也没有看到价格显著上涨。”
押注下沉市场
除了应对外部竞争,亚马逊正在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下沉市场的农村和小城镇成为其下一个重点。
6月,亚马逊宣布将在年底前,将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覆盖4000多个美国小镇和农村社区。今年早些时候,公司还表示将在2026年前投资超过40亿美元,用于扩展农村地区的物流和配送网络。
这一战略与沃尔玛当年的“农村包围城市”颇有相似之处。美国农村地区长期零售服务不足,传统零售商布点稀疏,电商渗透率低,亚马逊若能凭借物流网络打通这一市场,将建立起新的竞争壁垒。
Saunders认为:“单个农村地区的增长可能有限,但考虑到农村市场庞大的规模和竞争的稀缺性,亚马逊在这里的收获将极为可观。”
从电商零售到云计算、广告和订阅,对应着亚马逊从“卖货”到“卖流量”再到“卖技术”。
亚马逊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结构转型。零售仍是基础,但越来越像“流量入口”,而广告、AWS和卖家服务才是利润中心。
它不再只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而是一个横跨零售、广告、云计算的多元化科技巨头。未来几年,这种“多元驱动”模式,或许才是亚马逊保持长期增长的真正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