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伙伴营销,正在接管中国品牌出海的增长逻辑

报道 5秒前
合作伙伴营销,正在接管中国品牌出海的增长逻辑

在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市场,跨境营销的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难题摆在面前:如何找到对的达人?

全球有上亿内容创作者,使得许多中国品牌在尝试出海的第一步,就陷入了筛选困境。欧美市场的KOL与KOC数量庞大,粉丝结构、内容风格、受众转化力差异巨大。仅靠人工甄别,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粉丝量高但转化差、内容调性不匹配等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市场的生态并不成熟,本地创作者数量有限,品牌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任与认同。

正如impact.com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Jennifer Zhang所指出的:“当代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及其后的年轻群体,购物旅程已不再始于商场货架,而是从社交圈层展开。品牌的价值塑造不再掌握在营销人手中,而是由围绕品牌的社群共同决定。”

这意味着,品牌要真正打动消费者,不能再依赖单一广告投放,而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完善的工具和系统化的合作伙伴生态,在纷繁复杂的创作者网络中高效筛选、精准匹配。

合作伙伴营销,正是在这一痛点下走向台前的关键解法。9月4日,全球领先的合作伙伴营销管理平台impact.com在上海举办了iPX 2025 China出海营销峰会。峰会以“重塑·生长·共盛”为主题,汇聚了600余位品牌主、出海专家、全球媒体伙伴及生态合作方,共同探讨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中国品牌如何借助合作伙伴营销的力量,实现长期且可持续的增长。

广告声量并不等于品牌认同

在出海品牌的浪潮中,韶音(Shokz) 的故事常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当这家主打骨传导耳机的中国企业决定全面拓展欧美市场时,不同于部分品牌一开始就大手笔砸广告,韶音选择了另一条路径,与本地社群和运动组织深度合作。

他们走进马拉松赛场,与跑团、长跑协会、马拉松运动员建立合作关系,甚至拍摄纪录片,把产品与健康、运动、自由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精准匹配到合适的本地伙伴,让品牌在跑步爱好者社区中自然生长。

Jennifer Zhang回忆说:“他们有激情,有执行力,更有耐心去深耕合作伙伴营销,他们并没有期待今天或明天马上爆发,而是愿意播下这个种子,这样的品牌更容易成功。”

合作伙伴营销,正在接管中国品牌出海的增长逻辑
impact.com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Jennifer Zhang

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国制造的认知正在演变,但消费者对新兴的中国品牌了解仍有限;而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本地法规、文化差异和不完善的创作者生态,又进一步加大了品牌被接受的难度,所谓的“降维打击”往往是某些出海人的一厢情愿。

impact.com首席营收官Justin Morrison表示:“美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品牌不仅能提供有品质的产品,还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服务本地市场。但要让消费者真正信任这一点,需要时间和策略。”这意味着,品牌必须找到能够快速建立信任的方式,而合作伙伴营销正是其中的关键。

营销途径的局限性也限制了出海品牌的发展空间。传统广告的价格不断走高,尤其在海外,搜索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费用逐年上涨,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

Jennifer Zhang指出,其实有更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可供出海品牌选择,比如网红、媒体、会员制、电商返利平台等,可以灵活组合CPC、CPA、混合模式等不同计费方式,从而实现转化和销售的最大化。

她还强调,合作伙伴营销是一种长期价值投资。“很多时候,前六个月你可能只看到10%的效果,但随着社群关系和用户信任的积累,后续的增长会非常快,甚至出现爆发点。”

针对不同的行业来讲,打法也各不相同。在消费电子或时尚领域,最终目的是打入到消费者群体中并建立信任,对营销利润格外敏感,需要更谨慎地筛选合作伙伴;而在AI、软件类等更依赖用户群扩张的赛道,可以选择为合作伙伴支付更高佣金,以快速打开市场。

四大核心升级,AI驱动的合作伙伴营销

如果说韶音的故事展示了合作伙伴营销在品牌出海中的实践价值,那么impact.com 在今年iPX 2025 China峰会上的新品发布,则揭示了这一模式在技术层面的迭代方向。

impact.com零售媒体业务负责人Frank Kochenash在会上正式官宣,平台将迎来一次重大版本升级,集中在四大核心板块:平台前端全面改版、生成式AI深度集成、强化自动化工作流、拓展零售媒体新领域。

这一版本不仅是功能的迭代,更是对行业趋势的前瞻回应。

最引人注目的是生成式 AI 的深度嵌入。智能助手Ask Impact正式上线,能够在品牌招募合作伙伴时,结合地理位置、行业属性和品类标签进行精准推荐,还能直接回答行业问题,生成数据洞察和智能报表。

Ask Impact就像是出海团队的随身顾问,原本不清楚该如何在陌生市场寻找合适的创作者或媒体伙伴的品牌,如今只需要用自然语言输入需求,系统就能给出候选名单甚至完整的策略建议,减少“找人难”的情况出现。

与此同时,impact.com 也在大幅度强化自动化能力。新版引入了智能代理框架,来自动化重复任务(如招募合作伙伴的流程),并大幅升级了创作者活动的管理工具,包括情感分析、地理位置筛选和AI生成任务书等功能,以提升活动效果与品牌安全性。

这意味着品牌不必再为“找人-谈判-催稿-结算”这一整套流程耗费过多人力,AI代理能把重复性工作自动化,品牌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创意与策略上。正如Jennifer Zhang所言,AI可以把很多重复且耗时的“行政性”工作交给机器,从而释放品牌和合作伙伴的生产力。

第四个亮点则是零售媒体的拓展。impact.com 正式推出 Product Boost 方案,把合作伙伴激励机制引入零售场景。通过支付更高佣金,品牌可以推动合作伙伴在零售商平台上优先推广其特定产品,从而直接把内容影响力转化为零售端的销售表现。

这个玩法其实是把合作伙伴营销的“按效果付费”逻辑引入零售媒体,形成品牌-零售商-合作伙伴的三方协同机制。考虑到全球零售媒体市场的体量正快速扩大,这一创新有望帮助中国品牌在激烈竞争中找到更直接的突破口。

共建生态,迈向可持续增长

合作伙伴营销的核心,并不仅仅是一次次高效的转化或短期的流量爆发,而是一个不断扩展的全球生态。

这意味着,中国品牌要想在全球市场立足,就必须学会与更多元的合作伙伴共建、共生。

Jennifer Zhang多次提到耐心与长期主义。她认为,合作伙伴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尾效应,短期内可能难以看到立竿见影的回报,但随着关系的累积,品牌的用户生命周期和信任资产会不断增长,这也是impact.com一直强调关系经营而非流量买卖的原因。

“我们希望品牌能把合作伙伴营销当作长期投资,而不是一次性的投放渠道。”她说。

在服务品牌出海的过程中,impact.com就像是一座连接品牌与全球生态的桥梁。通过平台的工具化与智能化,品牌能够降低跨境沟通和市场进入的门槛,更快地接触到不同地区的创作者、媒体和零售渠道。

与此同时,平台也在努力维护生态的平衡与透明,确保合作伙伴在获得激励的同时,能够输出符合品牌价值和市场规范的内容。这种机制不仅保护了品牌安全,也让整个生态更具可持续性。

面对竞争,Jennifer Zhang持开放态度。她直言,合作伙伴营销市场正在快速扩大,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玩家进入,但这并不是威胁,而是生态机会。

“我们非常欢迎善意的竞争,善意的竞争会让整个行业生机盎然。”她认为,更多参与者的加入,能够让合作伙伴营销生态更活跃,进而惠及品牌与消费者。对impact.com而言,真正的核心优势不在于独占市场,而在于持续输出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为中国品牌带来更大的增量空间。

可以预见的是,建立在关系、信任基础上的合作伙伴营销,正在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