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全、靶向蛋白降解成VC最青睐的创新方向,2025 DEMO CHINA大会收官!

报道 8分钟前

9月24-25日,2025(第十九届)DEMO CHINA在杭州拱墅举行。本届大会由创业邦主办,由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指导,拱墅区委人才办、杭州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联合主办。

近3年,大会全力以“AI+科技资本”为主线展开,汇聚众多优秀的早期人工智能及硬科技科技公司、知名投资机构、产业大公司。十余年来,DEMO CHINA致力于打造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早期科技企业展示及链接平台,吸引47000+创业企业报名,1506家企业登台展示。其中,623家企业成长到A轮以后,327家企业参与后进入下一轮融资,35家企业成功上市。

本届DEMO CHINA以“觉醒·共生·超越”为主题,现场揭晓了《2025值得关注的AI创变者》《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两大企业榜单,汇聚机器人*智能硬件、AI创新应用、智能制造、医疗科技等前沿科技赛道126家早期企业同台竞技。同期还发布了《2025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榜》,吸引213家投资机构齐聚杭州。

经过126家企业的激烈角逐,荆华密算摘得2025 DEMO GOD桂冠。

再聚钱塘江畔 让创新涌流成潮

自2007年起,DEMO CHINA在多个城市留下创新者的身影。自2011年与杭州结缘,便在此连续举办九年。2025年,第19届DEMO CHINA回归杭州,再到钱塘江畔,让创新涌流成潮。

开幕式上,杭州市拱墅区委副书记、区长敖煜新在致辞中表示,拱墅作为杭州的中心城区,是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两廊”联进的中心枢纽。2024年,全区GDP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R&D经费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十。今年,拱墅区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目标,编制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人工智能产业扶持“22条”,举办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同时,依托“浙江云”“杭钢云”,全力打造“中国算谷”。2024年,拱墅区人工智能产业涌现出DeepSeek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拱墅政府将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为企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优质的服务保障,期待与各位携手并进,共铸产业之基、共享发展成果。”

图片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赛道快速发展,离不开拱墅区良好人才科创生态和对人才发展的有力政策支持。从设立10亿元人才科创基金精准投资早期科创项目,到组建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引育优质产业项目;从“国字号”平台中欧中心拱墅基地辐射全球的聚才效应,到浙大全息研究院等五大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校地协同创新;从力度领先的“大运英才”人才政策支持,到“人才服务联盟+30个商务社区”全链条精准服务——拱墅区始终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构建“项目支持+空间保障+金融扶持+融资助力+资本加持”的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从单点创新向集群发展跨越,在抢占AI产业风口的进程中不断提速增质,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以DEMO CHINA大会为契机,杭州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斌进行了投资环境推介,从高新区战略定位、区位优势、空间资源、特色产业、政策体系、配套建设等六个方面优势介绍了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情况。作为杭州拱墅区唯一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运河数智未来城正全力打造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电竞文娱特色产业。大运河数智城由“北软产业孵化区+网谷总部集聚区+电竞文娱活力区+城北未来智造区”四大功能区组成。2024年,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等核心经济指标排名全市前列。

图片

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介绍,2007年,由创业邦主办的DEMO CHINA在北京首次举办,从2011年到2019年,DEMO CHINA 9年间在杭州发展壮大,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沉淀了无数创业者的梦想与荣光。时隔5年,今日归来,DEMO CHINA再次相聚在杭州,这座2025年最热的创新城市。在这一轮AI与机器人的热潮中,杭州已经成为举国的科创圣地、创业者的梦想家园。

00后CEO拿下DEMO GOD
共见未来之星

2025年,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的觉醒正加速推动社会进入新的创新纪元。早期科技企业在其中既是技术原点的开拓者,也是产业跃迁的重要引擎。

本届DEMO CHINA从报名的590多家企业中,筛选出150多家早期创新公司,其中126家将登台展示,他们平均成立时间为2.76年,都是相当年轻的公司,均在A轮及A轮之前。本届DEMO CHINA特别挑选了16%尚未被VC发现的水下公司,希望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能让VC眼前一亮。他们超过一半的创始团队具备海外背景,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创始人占比89%,65%为博士及博士后;这些团队25%来自北京,21%来自浙江,江苏和上海分别为15%与13%。

作为早期创业者被看见和被发现的最佳平台,DEMO CHINA在今年设置了高通创投-红杉中国创业大赛、机器人*智能硬件专场、创新应用专场、智能制造专场、医疗科技专场、海外人才专场等6大专场。

在AI技术迭代的窗口期,创业邦发起《2025值得关注的AI创变者榜单》征集,旨在提前锁定高潜力“黑马”:通过挖掘 A 轮及之前的早期项目,捕捉技术拐点,推动场景创新,同时通过资源对接缩短其从技术验证到产业落地的周期,最终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赋能整个AI生态。上榜企业在本次DEMO CHINA的机器人*智能硬件专场和创新应用专场展示。

机器人*智能硬件专场的展示企业,涵盖了AI望远镜、情绪陪伴机器人、具身遥操作、工业具身大脑、机器人控制器、物理AI仿真平台以及仿生交互面孔等前沿领域,覆盖工业、消费、服务等场景。其中,有团队已发布可以1秒起身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实现核心关节模组、21自由度灵巧手与六维力传感器等全栈自研了;有团队以多模态交互重塑英语学习,推出体积极小的学习硬件,聚焦5–12岁儿童口语陪练与备考,并配套视听内容卡片,形成“硬件+内容”的学习闭环与新范式;有团队以AI情绪疗愈模型和双芯片模组打造桌面具身机器人,通过语音、触摸与眼神交互,实现情绪识别与疗愈,引导用户释放压力……最后,鹿明机器人和盒智科技晋级终极展示。

创新应用专场的展示企业,覆盖了智能体平台、工业3D生成大模型、闲置算力调度、文旅智能Agent、密态计算、地理空间情报、直播智能体以及多模态知识图谱Agent等前沿方向,场景横跨能源电力、制造业、文旅消费、金融安全、国防情报与品牌营销等多个领域。其中,有团队聚焦密码学+ AI,推出云端密态推理、密态训练产品,将AI推理训练成本从1000倍降至3倍内,保障数据隐私;有团队打造商家直播智能体,自研视觉建模技术,实现AI自动直播、实时问答及换装;有团队自研百亿参数规模的工业3D生成基座大模型,实现了从外观到机械设计的全链路生成……最后,荆华密算和MyTwins.ai成功晋级终极展示。

同时,创业邦连续多年推出“硬科技创变者”评选,聚焦早期科技创新企业在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今年6月,我们再次对外发布了《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榜单》征集,覆盖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碳中和、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医疗科技及民生领域。上榜企业在本次DEMO CHINA的智能制造专场和医疗科技专场展示。

智能制造专场的展示企业,覆盖新能源材料与储能、先进封装材料、航空脱碳与合成燃料等前沿方向,应用横跨能源、电力、半导体、航天与城市服务等场景。其中,有团队聚焦玻璃基板领域,解决厚铜玻璃基板有效粘接难题,重构PCB玻璃基生产线,提供算力芯片、功率半导体相关玻璃基板解决方案;有团队布局先进存储IP,主打存算一体与AI架构,突破传统存储局限,合作中电科等军工及企业客户,具备从底层材料到算法的全链条能力;有团队推出多燃料适用的微小型燃气轮机,适配氢/氨/甲醇,热电联供效率可达80%+,面向分布式电力与数据中心保供……最后,巽霖科技、燕芯微成功晋级终极展示。

医疗科技专场的展示企业,聚焦于智能影像诊断、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器械、临床AI辅助决策、新型药物研发平台、脑机接口以及数字康复等前沿方向,覆盖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临床与健康场景。其中,有团队以AI +自动化做生物大分子设计,涉新药研发、化妆品原料等,自动化平台日可完成2-5万次实验;有团队专注分子胶降解剂技术平台,突破行业筛选痛点,覆盖上百高价值靶点;有团队基于自研大模型开发病理影像智能分析平台,实现复杂切片的自动判读与报告生成,显著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最后,智源深澜和迪拓生物成功晋级。

早在2009年,高通创投联合红杉中国、创业邦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高通创投-红杉中国创业大赛,致力于为具有潜力的中国早期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业务资源及营销助力。现场,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毛嵩和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分别发表欢迎致辞,往届参赛企业创屹科技CEO张海波在本届大赛上分享创业实战经验。今年大赛迈入第17年,本届大赛聚焦AI、硬科技、交叉学科等前沿领域,从249家报名企业中筛选而出10家企业上台展示。其中,有团队以视频解决具身智能数据采集难题,成本低、数据标准化,与英伟达合作;有团队靠微米级空间智能制造工业精密“眼和脑”,OCT系统达5微米实时精度,屏蔽干扰;有团队突破超疏水技术,研发出自清洁涂层、光伏防尘覆膜等产品,实现户外设备的稳定性与美观性,兼顾耐磨损、防覆冰……最后,枢途科技和纳眸智能成功晋级终极展示,参与DEMO GOD终极展示环节。

经过终极展示的激烈比拼,荆华密算摘得2025 DEMO GOD桂冠,迪拓生物荣获2025最受欢迎企业奖。荆华密算、迪拓生物、MyTwins.ai(麦兔直播)、巽霖科技、纳眸智能、智源深澜(DeepWave)、燕芯微、枢途科技、盒智科技被评为创新之星。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本次DEMO CHINA携手杭州拱墅区的新一轮“大运英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计划,特别设置2025海外人才专场,面向近5年从海外回国创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拟)在拱墅区落户的创业项目。在海外人才专场,15个海外人才项目轮番登场,带来现场展示。其中,有团队以绿色拆解和高效提纯技术切入光伏回收,成功制造出全球首款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有团队通过深井式新能源智慧交通基站方案,结合自动停车、充电与无人驾驶网络,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全新利用;也有团队基于二代酶解工艺研发新型血液循环与微循环药物,推动抗凝血、溶血栓及抗炎创新路径的产业化落地。这些展示,不仅彰显了海外人才的前沿视野,也展现出跨学科、跨场景的创新潜能。

勇闯智能时代的深水区,让技术奔赴产业

在人工智能与硬科技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如何让技术突破真正走向产业落地?又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活动现场,来自产学研资的各路大咖分别分享了他们在AI时代关注到的发展机遇。

开幕式上,在《创投叙事的新逻辑》的超级对话中,普华集团董事长曹国熊,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清科控股(01945.HK)董事长兼CEO倪正东,共同探讨了AI时代的创投新法则。倪正东指出,人工智能和创新药两大领域是未来能与美国竞争、创造巨大财富的超级赛道,创投叙事才刚刚开始。曹国熊表示,中美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上有差距,但中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投资机会在于利用市场优势补齐短板。李家庆强调,从业者要看清并理解当前的“叙事经济学”,这其中既有机会也有风险,“想清楚比急于动手更重要”。徐传陞认为,不必过度焦虑中美在算力基建上的差距,应关注中国企业的工程优化能力。真正的机会在于未来5-10年,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将现有成熟的AI模型用于商业场景改造和传统业务效率提升。

图片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题为《投早投小投长投硬,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雨林》的演讲中表示,未来的核心赛道是物质、能量、信息、空间、生命五大领域中对应的硬科技,如AI、光子、量子、可控核聚变、航空航天、脑科学等,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我们正处于硬科技驱动发展的历史关口,必须突破传统金融和投资理念的束缚,通过构建以“耐心资本”为核心的新科技金融生态,来支撑硬科技的长期发展,最终通过打造最优创新环境来赢得未来的硬科技竞赛。

图片

在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主持的《超级对话:早期科技创业的下一波机会》中,孚腾资本总经理、管理合伙人费飞,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北汽产投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培龙,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CEO许四清分别发表观点。对于未来投资方向,几位嘉宾各有侧重。费飞看好计算科学、能源革命和生命药学;厉伟认为,AI将如互联网技术般带来社会级变革,尤其关注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刘培龙聚焦产业链的协同和延伸上,如具身智能、AI+新能源;许小林着眼于中国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未来前景;许四清则主张布局早期赛道,比如具身智能和光计算。费建江总结,硬科技时代下,创业主体从大众转向科学家和教授,未来投资机会在于“无限生命、无限智能和无限能源”。

图片

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跨力学实验室负责人姜汉卿在主题演讲《迈向柔性智能时代》中提出,机器人发展将走“刚性强化”与“柔性化”双路线,柔性化是人机安全共存的关键方向。他重点介绍团队研发的柔性变刚机械臂,靠机械超材料与阻塞机制实现软硬切换,碰撞时0.3秒纯机械变软,4个传感器可检测撞击。他还提及微型机器人、定制化柔性抓手及柔性电子+AI医疗应用。

图片

闭幕式上,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在题为《Mureka大模型与产品全球化之路》的主题演讲中,分享Mureka大模型与产品全球化经验。2020年借音乐数据切入AI,Mureka经引入COT的技术达到全球一线音乐生成水平,月收入100万美金。他指出,中国出海企业需突破买量依赖,发力SEO、GEO等非买量增长;AI To B是效率倍增器与粘合剂,To C核心在于降低成本,且中国开源大模型应用人次超过美国,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图片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讯飞创投董事长徐景明作了题为《最好的投资是赋能下的“信念投资”》的主题演讲,他结合创业与投资经验提出:一是核心发力,面向未来:聚焦AI 主赛道,借漏斗模型与产业视角精准筛选项目;二是双向赋能,共建生态:讯飞创投目前与70%的被投企业都实现了产业协同,始终致力于AI+生态的全面建设。

图片

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毛嵩、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徐晓和LongRiver江远投资创始人兼CEO张江,以《潮水与时间》为主题展开对话,讨论投资聚焦赛道、拐点投资与0-1孵化策略,以及硬科技与移动互联网投资逻辑差异。他们一致认为,当下硬科技领域创业项目技术含量高,且该领域需长期沉淀,是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方向,对国家突破“卡脖子”问题意义重大;并建议创业者需具备强坚持力,要么“跑得快、持续突破”,要么“坚持活下去、不下牌桌”,对可控的事谨慎,对不可控的事乐观。

图片

年度投资机构榜单出
共筑创新生态

在今年DEMO CHINA活动现场,各专场集中呈现技术深耕、产业融合与全球化拓展的鲜明趋势。

AI作为核心引擎全面渗透,从AI Agent在能源、土木等垂直领域实现效率跃迁,到与具身智能结合催生柔性机械臂、灵巧手等创新硬件,再到赋能医疗精准诊疗、工业制造自动化,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硬科技向深水区突破,新材料创新、半导体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加速,机器人依托供应链优势向“全球细分市场龙头”迈进,逼近“索尼时刻”。

同时,全球化布局成关键方向,医疗、智能硬件企业从产品出海走向海外本土化运营,海外人才技术转化与国内产业需求深度耦合,整体形成“AI驱动、硬科技攻坚、全球化破局”的发展态势。

参会的嘉宾在各专场DEMO展示之后,也纷纷分享时下投资最热的趋势和话题。

在《万亿机器人赛道的新牌桌》为题展开的对话中,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海尔资本管理合伙人刘璐、Singtel Innov8新电投资中国总经理苏放、线性资本合伙人杨骏、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和锦秋基金合伙人臧天宇,一致认为,未来有潜力跑赢的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这在几个领域:能以低成本突破大脑智能瓶颈,攻克模型泛化难题;深耕上游零部件,如布局感知技术和机器人专用芯片;专注单一场景,如酒店毛巾折叠、预制菜分拣等细分场景。

图片

世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赞、厚雪资本创始合伙人侯昊翔、OPPO巡星投资总经理乔雨婷、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合伙人王学辉、初心资本合伙人许旸洋、商汤国香资本合伙人余俊、基石资本执行董事张任奇和无限基金SEE Fund合伙人赵瑱,以《AI硬件创业的黑森林》为题展开圆桌对话。他们分享了他们在考察AI硬件企业时,更看重企业的商业闭环能力、差异化竞争力及需求洞察力。他们建议,创业公司在供应链选择上,要善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做好国产替代布局与备选方案。

图片

汇丰银行科创金融董事总经理、投资人覆盖和业务开发部总经理陈青、红点创投合伙人刘岚、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卢健、常春藤资本高级合伙人路明、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王道平、真格基金合伙人尹乐和星连资本(Z基金)主管合伙人张鸣晨深入探讨了《Agent会孕育下一个超级应用吗》的话题。他们表示AI Agent能孕育超级应用,认为当前处于应用层创业好时机。未来三年,期待新硬件载体出现,技术突破带来新成果。

图片对AI企业来说,出海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Twilio北亚区商务总监Zoe Huang和Twilio解决方案工程师Kristian Slamet在《增长无界:Twilio赋能AI公司全球化扩张》的演讲中指出,AI企业出海面临多种挑战,要讲好品牌故事、确保本地合规并打造优质用户体验。这其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借助专业的通信技术,构建本地化、合规的客户体验,避免生搬硬套国内模式,并强调Twilio作为桥梁能帮助企业高效连接全球用户。

图片
图片

复星锐正董事总经理高俊巍名川资本合伙人傅磊、策源资本数字经济投资负责人傅成宇、高榕创投合伙人胡朔、创世伙伴创投合伙人聂冬辰、BAI资本合伙人汪天凡和金沙江创投合伙人周雨桐以《AI商业化,超越滤镜的现实挑战》为题展开圆桌对话,建议AI创业应及早注重商业化落地,有可持续的收入模式,并认为出海是多数AI应用的重要选择。

图片

高通红杉专场中,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毛嵩、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BV百度风投董事总经理刘水、三星风投中国事务所所长王婧怡、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粒子未来基金创始合伙人杨磊和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在评审团点评环节深入展开讨论,他们投资倾向硬科技与前沿交叉领域,一致认为当前资本市场虽有挑战,但机遇在垂类AI Agent、AI+物理世界、软硬结合等方向;建议创业者着眼长期、聚焦价值、扬长避短,贴近应用类快做商业闭环,硬核长周期类提升融资能力。

图片

华登国际合伙人苏东、长石资本创始合伙人汪恭彬、东方富海合伙人、上海管理总部总经理王兵、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国成、盛景嘉成主管合伙人王晓辉和水木创投创始合伙人吴勇以《勇攀“AI+制造”之巅,创业公司的新机会》为题展开圆桌对话。他们一致认为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AI 能耗优化等垂直领域落地加速且已现盈利,初创公司需借力大厂基建、深耕场景、快速迭代。

图片

摩根大通中国科技及创新经济业务执行董事钟音浙商创投合伙人兼副总裁陈伟民、原子创投合伙人冯一名,毅达资本合伙人金异、吉晟资本管理合伙人王君磊、绿动资本管理合伙人余乐和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章高男讨论了《硬核时代的智造创业法则》。他们分享了硬科技细分赛道非共识判断与非共识投资案例,普遍看好智能制造出海、能源供给(如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方向,建议企业出海需提前规划现金流,非共识投资(如早期投GPU、量子计算)是获取超额收益关键,还提及技术路线、客户群体差异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图片

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晓方比邻星创投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李喆、紫金港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李芳丽、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缨、七晟资本总经理马萍萍和腾业创投管理合伙人孙敬伟就《国产替代下的医疗硬科技浪潮》话题深入交流。他们表示资本需“投早、投创新”,以“安静陪伴”模式助力企业从0到1发展;认为中国具备创新医疗核心要素,即人才、完整产业链、高临床效率,叠加AI等技术有追赶欧美优势;他们建议企业出海应提前布局原创知识产权,借合作授权、海外并购推进并适配本地化。

图片

在题为《国产替代下的医疗硬科技浪潮》的圆桌对话中,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唐轶男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和复朴投资创始合伙人赵敏指出AI医疗商业化拐点已启动,未来五年将迎更多机会,像AI在药物研发实现数据驱动、0样本生成的技术突破、干净数据积累及发达地区医保商保先行覆盖再普及是关键推动因素;普遍看好医生临床决策工具、女性备孕服务等To C场景及AI+药物研发、医学影像等垂直领域。

图片

同时,无论是海外人才回国创业,还是本土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市场,海内外的双向互动已成为当下创新发展的鲜明注脚。

侨创未来人才科创事务所主任,爱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陈伯超、藕舫天使投资合伙人胡昊、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促进会执行秘书长、杭州捷思股权投资合伙人李婕、三七互娱投资副总裁刘雨、钧山资本合伙人王萌和力中投资合伙人姚中彬以《从“世界舞台”到“中国赛场”》为题展开圆桌对话,聚焦海外人才回国创业话题。在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趋势上,硬科技成主流,创业呈多元化、年轻化,海外大厂人才回流增多。同时,他们一致认为投资评估优先看创始人精神、技术驱动、市场规模与壁垒;赋能除资金外,还会为海外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生态链接、人才梯队建设等。

图片

今年6月,创业邦再次启动“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评选活动,寻找业内最受尊敬与推崇,最具“软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自2021年以来,创业邦发起评选活动,根据机构在投资业绩、投后服务、行业地位、创新能力、长期主义、人才吸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并结合180位业内投资人的投票结果,拿到18816张有效票,最终整理出2025年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榜单。

榜单不仅是对投资机构长期主义与综合实力的认可,也折射出资本在产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同时,《2025值得关注的AI创变者榜单》和《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榜单》也在闭幕式揭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DEMO CHINA,创业者与投资人不只是短暂的相遇,更是携手奔赴未来的伙伴。DEMO CHINA搭起一座桥,让创新的勇气与资本的耐心在此汇聚,化作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

闭幕式落幕,但属于未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6合作伙伴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