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们的下半场,到底怎么走?

报道 10小时前

当前,跨境电商行业已全面步入竞争加剧、增长见顶的“下半场”。曾经依靠铺货模式和平台红利快速崛起的大卖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阵痛。

10月21日,由智象出海、品牌工厂联合影刀主办的以“2025跨境最前沿的信息差——大卖们的下半场,到底怎么走?”为主题的闭门交流会在深圳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精准聚焦亿级以上规模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需求,为头部卖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未来趋势与实战策略的思想盛宴,探讨了海外并购、数字化以及AI技术赋能、VC卖家合规化运营等核心议题。

大卖们的下半场,到底怎么走?

智象出海创始人胡剑龙首先分享了《品牌收购的生与死》的主题演讲,他首先提到了过去亚马逊聚合商(Amazon Aggregator)突然起飞又突然坠落的过程,并表示,以Thrasio为代表的“滚雪球”式高杠杆、大规模收购模式存在天然的结构性缺陷,比如过度依赖资本、过度依赖单品,整合能力不足、尽调参差不齐等。

大卖们的下半场,到底怎么走?

那围绕着亚马逊生态的品牌收购到底应该怎么做?胡剑龙认为,通过Aggregator的兴衰史,其实也给了行业一些启示:比如要降低杠杆,提高收购的质量,首先对标的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选择一些小而美的标的。同时,要重视供应链和现金流的管理,确保收购后的稳定运营。

在谈到品牌收购的未来趋势时,胡剑龙认为,未来的品牌收购主体将更多地来自中国。中国的卖家和品牌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的运营能力较强,且资金充裕。相比之下,美国的许多品牌由于创始人年龄较大、产品迭代慢、运营能力差等原因,面临出售的需求。他还提到,中国企业对品牌的多渠道能力非常看重,除了亚马逊之外,还希望品牌在其他渠道如 Home Depot、Target 等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对于行业关注的VC账号问题,他坦言:“VC账号确实一号难求,不少同行都来询问我们是否找到了捷径。我们确实通过收购品牌的方式间接获得了VC账号,相比直接的账号交易,这种方式风险更低,收益也更好。最重要的是品牌收购不仅能获得VC账号,还能获得品牌的独立站资产、知识产权、客户基础,以及线下渠道关系等。”

如果说品牌收购为卖家提供了突破增长瓶颈的外部路径,那么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则是卖家夯实内功、提升运营效率的必然选择。影刀深圳负责人王莹发表了《影刀RPA+AI,赋能企业效率翻倍》的主题演讲,她首先提到了当前跨境行业面临的数字化痛点。

“跨境行业的卖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数据依赖excel的问题,当一个老板想做决策时,他会发现数据缺失。或者当一个季度需要进行竞品分析时,他会发现所有数据都是零散集中在几个员工手中,而公司层面缺乏强有效数据支撑。”

另外,她还提到,行业竞品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如果仅靠人工监控,那么根本无法应对。而RPA就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以上痛点问题,实现自动化提效。

大卖们的下半场,到底怎么走?

作为RPA行业增速最快的创新企业之一,目前影刀已合作2000+家跨境企业,覆盖从铺货型卖家到亿级大卖的多元客群,沉淀了数百个场景解决方案与大量最佳实践。“仅在深圳,我们就合作了超过1000家跨境客户,大家耳熟能详的跨境企业,安克、赛维、傲基等,其实都在使用影刀的产品。”王莹说。

基于当前跨境电商竞争核心已从“产能比拼”转向“表达力与系统力”的提升,需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降本增效这一洞察,王莹认为,跨境企业落地自动化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而在不同的阶段,影刀也会根据客户的核心痛点和业务需求,提供自动化流程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针对通用的应用场景,比如素材管理、内容管理、商品管理、营销推广、竞品管理、运营数据等,用RPA优化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她提到,财务部门是整个公司最忙的部门,从汇率报税到账单核对、订单开票、资金管理、收款提现等各种环节的计算,从资金、采购至应付、销售至应收、财税等板块,都可以用影刀的RPA来提效。

第二阶段通过数据的联动,实现运营的精细化。例如红人营销,90%的跨境品牌会选择红人带货,但红人营销工具普遍存在达人信息不全、数据筛选维度不足、平台支持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品牌方的精细化需求,而影刀RPA可以通过关键词批量查询社媒平台红人,并自动获取账号数据和联系方式,快速筛选出优质达人。此外,影刀RPA还能实现批量私信、邮件触达与效果数据监控,轻松构建从“筛选-触达-分析”的自动化营销闭环,极大提升合作效率与ROI。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通过RPA+AI,实现智能自动化。过去一年,引入AI已成为众多卖家的核心举措。在此背景下,影刀通过将AI能力与RPA深度融合,将AI自动化提升到了新高度。

影刀RPA可以帮助卖家解决机械重复的操作,影刀AI Power为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AI能力,两者紧密结合,通过快速构建工作流、知识库、智能体等AI应用,让AI增强的自动化覆盖评论管理、广告竞价、招聘、内容创作与客服响应等关键场景。这不仅能将员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更助力他们将精力聚焦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实现组织人效的全面提升。

第四个阶段就是赋能企业跨境全链路提效。让每个岗位都具备使用RPA和AI的能力,帮助企业在每个应用场景中实现效率优化。所有的场景都标准化之后,用AI介入,可以达到效率翻倍的效果。“文案部门的创作速度提升了5倍,运营部门的决策效率提升3倍,客服部门的响应速度提升4倍。这是我们其中一个客户的实际情况。”王莹提到。

最后,她介绍了影刀RPA的一些标杆案例,比如倍思奇、道格、阿尔沃等,并表示,影刀RPA的优势不仅在于标杆案例的验证,更在于对跨境运营全链路的深度覆盖。从选品到售后,从营销到财务,影刀RPA以“RPA+AI”的双轮驱动,构建了覆盖6大模块、20+提效场景的完整图谱。

作为卖家代表,拥有19年美国电商经验的资深卖家李南发表了《亚马逊“卷”时代的增长之道 – VC运营破局》的主题演讲,李南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解析VC账号价值,探讨合规化运营策略。

大卖们的下半场,到底怎么走?

“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拥有VC账号,代表在激烈的市场中有一些非常大的优势,例如有些企业成本完全依靠VC来实现。当前,活跃的VC账号不超过3700个(含美区、欧洲),美区资源极度稀缺。单个美区账号估值约200万-1000万美元,实际‘有价无市’。”他首先肯定了VC账号的价值。

当前,亚马逊VC账号采用严格的邀请制,仅对收到官方邀请的企业开放资格。其目标客群高度聚焦,主要面向三类企业:一是具备雄厚实力的大卖(如年销千万美金以上);二是被亚马逊认定的、拥有颠覆性技术的未来独角兽等新兴科技型企业;三是掌握独家产品、拥有稀缺性供应链制造商。

正因门槛极高且审批极度严格,导致全球活跃的美区VC账号数量极为稀少,据他称2024年至今成功下号者寥寥无几,使其成为一种极具稀缺性的战略资源。

谈到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很多VC账号被封的现象,李南表示,这些账号大部分都是中国主体,而被封的原因主要有:虚假链接注册 、违规操作、账户不活跃以及给亚马逊带来了亏损,有一些账号就是为了薅亚马逊的羊毛。

亚马逊VC账号主要提供五种核心业务模式:PO模式类似FBA,由亚马逊下达采购订单并负责仓储配送;BBO是针对大批量采购的订单模式;DI模式类似FOB,供应商只需将货发至指定港口;DF模式类似FBM,货物存放在供应商海外仓但仍由亚马逊配送;BTR则是强制推单对赌模式,适合新品快速推广。

最后,他从商业模式、利润模型、营销计划和数据跟踪几个方面分享了VC账号的合规运营。

在李南看来,VC账号的合规经营本质是构建一个供应商、亚马逊、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利润模型。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化工具,精密监控并协同优化三个关键利润指标:确保“Net PPM”符合亚马逊的类目标准、保障CM让亚马逊有钱可赚,从而稳定获取供应商利润。

在此过程中,必须将“动销率”作为运营重心以维持库存健康,同时严格将“退货率”与“不可售库存”控制在低位,因为这两者会直接侵蚀亚马逊利润,是触发账号审核与限制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