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 出海同学会 (chuhaiwenda)
作者 | 出海同学会
社交行业一直是投资人、大厂非常关注的赛道。近年来社交领域涌现的元宇宙、虚拟化等概念为社交赛道引来了新的破局点,但也是全新的尝试与挑战。同时,社交出海实时化、泛化的趋势也引起了行业内的不少关注。本期我们邀请了大厂一线负责人和社交行业的创业者、投资人共同讨论。小编为您整理了本次闭门讨论会的重点可公开部分。
要点问题概览
社交泛娱乐在 2021年热度消退了吗?出海社交在市场上呈现什么格局?
社交实时化与虚拟化的趋势是如何产生的?会怎样发展?
社交泛化(游戏化、工具化、电商化)有哪些可能性?
新社交、Z时代社交发展可能在哪?社交元宇宙的概念机会在哪?
部分参与讨论嘉宾
欢聚集团 海外BD负责人 Rowena Zhu
LMK 创始人CEO Leo
Mico 市场VP 姜玉波
网易云信 产品负责人 杨狄
Zego即构科技 华南销售总监 于嫄
Google 大中华区新客户部移动业务负责人 Claire Yang
Facebook 大中华区游戏战略业务发展总监 Vera Wang
社交泛娱乐在2021年热度消退了吗?出海社交在市场上呈现什么格局?
· 欢聚集团 Rowena Zhu·
其实不是热度的退减,而是整个出海社交泛娱乐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从疫情开始,出海社交泛娱乐市场越来越多地向头部聚拢,而且这些头部的产品在各个区域的本地化运营都做得非常好,所以相对而言提高了中国开发者做出海社交的门槛。因为门槛增高,竞争激烈,所以对本地化运营的要求也就更高。例如,中东对本地化的要求非常高。
当地人可能非常喜欢社交,但是又受到宗教、信仰文化的限制。如何能够让用户得到娱乐社交满足感同时,又能够尊重当地的宗教,是做本地化比较重要的问题。其次,对于任何厂商本地化运营的要求都非常高,难度也有增加。买量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带来好的用户留存和ROI才是更重要的。
买量的预算也让很多中小厂商望而却步。
· Mico 姜玉波 ·
首先,区别于往年,今年的榜单里没有新的非常出色的产品出现。其次,中东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语音产品。视频直播的门槛很高,导致视频直播的产品很少。语聊产品出海中东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日韩、美国尽管市场很客观,但是由于高门槛,也没有出现一些有价值的新产品出现。其次,关于消退,是因为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游戏、娱乐、小说等,去年都是爆发式的增长,增长后遇到了瓶颈,量很难上去。
· LMK Leo ·
从欧美市场来看,实际上2021年的热度并没有消退,反而很多A轮都是融资于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需求增加,2021年资本跟进及时。


社交实时化与虚拟化的趋势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社交泛化(游戏化、工具化、电商化)有哪些可能性?
· Mico 姜玉波 ·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未来的社交一定会有新的破局点。但不一定是虚拟化,因为这个内容还属于比较前期,就我们而言还是观望状态,没有看到明显的结果,况且这个内容所需成本很大。
关于出海社交,在短期ROI方面,例如1v1泛娱乐直播等内容,变现效率不错,值得关注。在长期ROI方面,例如对于一些市场的长期战略布局,在找准自身定位与优势的时候也值得去关注。
· 欢聚集团 Rowena Zhu·
首先,关于虚拟化,因为它的营收周期、投资周期和技术门槛都比较高,所以我们仍处于尝试和观望状态。
另外,货币化非常好的一个出路是电商,因为电商本身和流量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泛娱乐APP还是社交APP,庞大的流量会有很多的机会,所以也能够从流量上为社交电商找到一个路径。
因此,未来电商和社交领域的结合和深耕是一个趋势。


· 网易云信 杨狄 ·
说到社交的虚拟化和泛化,其实要从社交的本质来看,社交的三要素,包括了:内容、互动形式和关系链沉淀。
首先虚拟化本质上是在探讨互动形式的演变,像Metaverse或者社交元宇宙这样一个完整概念的实现,是需要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结合并不断演化的过程,在这之中像身份数字化、身份虚拟化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共同去探索的领域,像伏羲实验室结合云信的音视频能力搭建的瑶台,它就搭建了一个虚拟的线上空间场景,科学大会的科学家可以给自己选择一个虚拟人物形象发言、演示、鼓掌等等,所以虚拟化看起来遥不可及,也有很多的苦难需要克服,但是已经开始慢慢走进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
其次社交泛化我认为是一种社交关系链沉淀之后的延伸,所以社交泛化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不可逆的趋势。比如目前很多平台出现的“一起+”的玩法,其实就是基于社交关系链延伸出的泛化玩法,因为它需要用多人互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线上的场景。社交泛化的过程中,演变出了许多跨界的产品,比如社交+游戏、社交+观影、社交+听歌的场景,甚至也有人在做社交+学习,像在线自习室。
所以,接下来社交不管是在展现形式上还是在互动模式上还会有更多的创新玩法,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需要基础硬件、底层技术、上层产品三者的充分融合。
· LMK Leo ·
首先,“社交+”的多产业结合应用概念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其次,社交其实就是陪伴被认可和一起花时间。在现在的这种个人行为里,一定会突破地理位置限制。例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是网上交友,非常注重虚拟化。第三,科技的发展速度其实让我们技术的壁垒没那么高,这里会有一些新的机会,比如通过虚拟化场景吸引年轻人,然后把这个好友的关系链攻克下来。
新的产品模式可能是什么?Z时代社交发展可能性在哪?
· Facebook Vera ·
虚拟化是未来很大的一个风口,很多大厂例如Facebook都在尝试做虚拟化的社交产品。最近也有Workroom的出现。 首先,千禧一代或者 00后,有一个趋势是他们的朋友遍布全球。所以在社交层面,他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在虚拟场景,未来真的很可能出现《头号玩家》中利用VR的社交模式。 其次,由于整个大环境的数据隐私等一些问题,市场需求也需要半封闭式半开放式的一些功能,这些功能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上。
· Google Claire Yang·
小垂类,贴近小范围人群的社交产品应该会越来越多。比如专注于美国二次元青年的这种社交产品发展前景就很不错。还有一些多元交友,精准定位的垂直类产品。其次,关于趋势,比如二次元的社交,把一些游戏也拼到社区里,社交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的社交。这种产品无论是拿融资讲故事,或者是在海外获客上,都非常垂直。这种复合性的方式也是未来社交的一个趋势。
· 即构科技 于嫄 ·
就用户侧而言,元宇宙的需求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世界里面有一些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获得,尤其像很多00后。通过元宇宙的虚拟世界,能够帮助用户建立自信,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满足他们无法实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当用户沉浸在元宇宙平台上,产品的黏性就会越来越强,将客户转变成忠实流量从而产生变现。
· 欢聚集团 Rowena Zhu·
Z世代和现在已有的30+人群的一些社交习惯和理念是分不开的。就出海而言,深耕本地化运营是最重要的,了解你的客户,明白你的客户去想什么,了解细分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本地化运营的specific target做得好还可以实现破圈。例如,Discord,一个典型的Z世代社交产品,他们在做好本地化运营后,随着疫情的爆发,他们实现了破圈。所以无论Z世代有什么重要的特点和趋势,从用户的角度去出发,了解用户的需求,深耕自己的本地化运营,让社交产品的本质永远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