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新能源产业家(ID:newenergy-story)
作者 | 洪清
新能源产业家|产业洞察


最近,深圳的跨境卖家正在涌向下一个风口:户用储能。
户用储能类似于微型储能电站,其运行不受城市供电压力影响。在用电低谷时间,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组可自行充电,以备用电高峰或断电时使用。其60%的成本还是在于电芯。
户储市场占据了储能市场规模整体的20%。据潮电智库测算,2022年全球的户用储能装机量达到了15.6GWh,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市场占据前三,分别占比达到了60%、13%、10%。而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光储渗透率都低于10%。
从便携式储能到户用储能,后者能重演去年的爆发式增长嘛?
闻风而动下的隐忧
在跨境电商行业,便携式储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在去年出海大盘下滑的情况下,“大号充电宝”是为数不多仍在逆势增长的品类,深圳的三家储能公司:华宝、正浩、德兰明海都成了众多财经号分析的样板。
深圳是最不缺搞钱气氛的城市,便携式储能从2021年开始,就吸引了一大波跨境电商卖家。
有一位提供便携式储能方案的老板告诉新能源产业家(公众号ID:newenergy-story),去年上半年,他在一个月内接待了7、8家跨境电商公司,随后几个月共接待了有30家,每家公司都想挤进来分一杯羹。
不过,花心思找方案设计再找代工的跨境卖家,在速度上反而慢了。最快的方法是直接拿代工厂的电池公模,简单修改外观后开始生产售卖,三四个月就能回收成本。


赛道的内卷在最近愈演愈烈,市场不会再有俄乌战争这样的意外“增长”点,一些短期的套利行为开始出现。比如像当年充电宝行业一样的虚标容量,代工厂提供低价的二手电芯。
“这些公司绕过了海外的严格认证,第一次认证成功后,后面产品的质量就开始参差不齐,平台只有等待消费者举报后才能发现。”上述卖家说。
对于头部玩家来说,赛道变得拥挤意味着高增长阶段正在过去,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了。说白了,便携式储能还是小众场景下的应用,对户外人群或许是刚需,但却难以破圈。
有“便携储能第一股”之称的华宝新能季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下降26%;净利润为亏损2967.29万元,同比下降了141%,上年同期为盈利7336.19万元。
主营业务陷入红海,便携式储能公司纷纷开始瞄准户用储能,把它视为下一根救命稻草。
而各家的路线也相当一致:给大容量储能电池加一套光伏板和逆变器,免安装实现房车、露营场景的光储循环,并且还为此造了一个词,叫“移动家储”。
国内产品有如华宝新能的Geneverse、安克创新的Anker 757户外电源+Anker 535太阳能板。
户用储能确实是一个前景可期的市场,毕竟海外的电网并不发达,一个家庭自行安装一套光伏储能系统的性价比极高。
但是,各家推出上述的系统还不能算作户储产品,因为还缺少关键的储能逆变器。没有逆变器将光电进行并网,户储的商业模式就不成立。
简单来说,逆变器的作用是将光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各种电器使用或给电池充电。
户储场景要用的储能逆变器难度更高,需满足逆变和整流双向电流转换,且并离网切换时间要短,否则会引起电网的波动。因此,其所用元器件数量可达普通逆变器的2倍,技术壁垒更高,国内这项技术基本被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这类上市公司掌握。
不过,技术还只是一个层面,户储产品30%-50%的成本在于安装费和渠道费用。
这是因为在欧洲、日本、美国等市场,拥有电工证的工人才能够安装户储产品,而这些资源往往是在经销商手中,跨境大卖很难绕过。华宝新能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Geneverse将模仿特斯拉的打法,终极目标是100%在线上独立站销售,显然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换句话说,跨境电商卖家转型的首要难题在于跨过to C和to B类市场的分界点。
上下游短兵相接
在未来的新能源图景中,光储一体化是一个必然选择。
风光系统发电过程中,复杂的外部环境不能确保设备可以持续稳定发电,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储能系统可以对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进行平滑控制, 从源头上降低波动性,满足可再生能源并网要求,为未来大规模发展应用打好基础。
最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家庭用一套光储系统就能自发自用,实现“能源自由”。在户储市场成熟的德国,光伏+储能设备的发电成本近乎是同期价格电价的一半,而整体投入的回收期为6-9年。如果加上政府补贴,投资回收期将进一步缩短至2-3年。
看到户储市场前景的公司不止便携式储能公司,闻风而动还有他们的供应商:逆变器与光伏组件商。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梳理,在国内厂商中,比亚迪、派能科技、鹏辉能源等电芯头部供应商户储业务占比高、海外业务进展顺利,科华数据、固德威、锦浪科技等企业布局户储变流器并深耕海外市场。此外,远东股份、拓邦股份、圣阳股份、科士达、合康新能、木林森、正泰电器亦有相关产品布局欧洲户储市场。


上游公司入局的优势在于渠道和经销优势。
如前所述,负责安装储能系统的经销商基本也能安装光伏系统,而这些厂商更拥有本地化的销售团队,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
例如逆变器公司科士达在与宁德时代推出光储产品后,与家电厂商美的、奥克斯,海外逆变器公司soloedge合作,一举打入了欧洲美国市场,股价表现甚至超过了派能科技。
有一位储能集成商创始人告诉新能源产业家(公众号ID:newenergy-story),6月中旬的德国户储展Intersolar Europe上,参展公司一半以上都来自中国。这一展会是户储公司的大单来源,订单一般会在三季度交付,届时的价格战应该不可避免。
据Intersolar Europe官网显示,正浩科技、华宝新能都已预订了中心展位。


可以预见,户储市场将成为上下游产业链交锋的中心点,跨境大卖的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