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的“出海之战”,正在东南亚打响

报道 5年前 (2020-02-24)

要点速览:

  1. 因为地理上接近,东南亚有大量印度裔移民,文化上同样受印度影响
  2. 东南亚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在人力资源科技方面的普及程度,与印度相似
  3. 印度不同赛道的公司在东南亚各有侧重,SaaS先进新加坡,支付选择缅甸、越南、菲律宾,而印尼的竞争已太过激烈
  4. 东南亚市场增长快,同时很复杂,需要良好的本地经验和人脉,满足本地化需求
  5. 印度的高管更国际化,创始人也具有国际视野,是相较于中国公司的优势

2015年9月,东南亚的出行巨头Gojek正在迅速扩张,一场与Grab的遭遇战也一触即发。但这时,高速增长的需求让它的服务器掉了链子,重压之下季度崩溃。

服务器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命门。

关键时刻,Gojek经投资人红杉资本指点,在班加罗尔找到了“外援”来解决技术问题。印度创业公司Code Monk临危受命,救Gojek于水火之中,最终被Gojek纳入麾下,创始人之一Sidu Ponnappa也一路升任到Gojek的工程高级副总裁。

他领导着Gojek在班加罗尔的250人团队,其中有超过150名的软件工程师。

此后,东南亚的公司开始纷纷效仿Gojek,东南亚另一出行平台Grab、印尼最大电商平台Tokopedia、和印尼OTA平台Traveloka等都在班加罗尔建立了技术团队。

原因很简单,作为历史上的软件外包之城和如今的“印度硅谷”,班加罗尔聚集了大量“物美价廉”的技术人才,这让求贤若渴的东南亚公司趋之若鹜。不约而同地,它们把印度作为了自己的人才储备池。

与此同时,不少印度公司也从中嗅到了机会。印度早期风险投资公司3one4资本的创始合伙人Pranav Pai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印度公司开始进军东南亚,它们都意识到了那里的机会。

“为什么要等着它们(东南亚公司)来印度雇佣我们来创建公司,”Pranav Pai对智象出海说,“印度公司决定,让我们创建自己的公司然后去拿下那边的市场吧。”

3one4资本旗下的人力资源SaaS公司Darwinbox,在去年10月拿到了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它的业务早就进军到了东南亚。

Darwinbox之外,印度的酒店连锁品牌OYO、医疗保健公司Practo、票务平台BookMyShow、眼镜电商独角兽Lenskart也将业务扩展到了东南亚。红杉资本、Flipkart创始人创立的xto10x等风投和孵化器也将目光对准了东南亚。

公司行业运营国家和地区创立时间涉及中国资本融资总额
OYO?️酒店?? ?? ?? ?? ?? ?? ???? ?? ?? ?? ??2012滴滴、华住集团32亿美元
BookMyShow票务?? ?? ?? ??19992.245亿美元
Practo医疗健康?? ?? ?? ??2008腾讯2.512亿美元
Lenskark ?️眼镜电商?? ??2010香港TR资本4.596亿美元
Carousell分类广告、二手交易?? ?? ?? ?? ?? 台湾20121.828亿美元
Darwinbox企业SaaS服务?? ?? ?? ??2015.101970万美元

本文涉及到的公司和部分竞品的情况,智象出海整理标注对照(按地区和出现频率排列):?️ – 独角兽?? – 印尼 ?? – 新加坡 ?? – 马来西亚 ?? – 菲律宾?? – 泰国 ?? – 越南 ?? – 柬埔寨 ?? – 缅甸?? – 印度 ?? – 斯里兰卡 ?? – 香港 ?? – 阿联酋?? – 澳大利亚 ?? – 新西兰 ?? – 巴西 ?? – 墨西哥

为什么是东南亚

 如果将东南亚看作一个整体,它与印度很相似。

东南亚的6亿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年龄在30岁以下,拥有全世界最活跃的3.5亿互联网用户。简而言之,它是除了印度之外的另一个“希望之地”。

印度的很多科技公司,都早早地盯上了东南亚这块“肥肉”。因为地理上接近,东南亚有大量印度裔移民,文化上同样受印度影响,本土互联网科技发展仍处在早期,印度公司有天然的优势。

Darwinbox就是看准了这种相似性。在接受智象出海采访时,Darwinbox联合创始人Rohit Chennamaneni称,亚洲市场拥有相似的工作文化,让它有机会诞生属于自己的甲骨文公司。

在他看来,亚洲的公司,都面临着政府层面规则多变、公司结构迅速变迁等情况,且文化中多级审批、透明度等因素也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所以甲骨文、SAP等全球巨头不一定完全适应亚洲公司的需求。

相较而言,东南亚公司的组织结构及在人力资源科技方面的普及程度,其实与印度更为相似。Rohit Chennamaneni说,现在Darwinbox的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印度。

印度票务平台BookMyShow在2016年就进入了印度尼西亚,随后又扩展到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去年12月,在拿到了新加坡Jungle Venture的投资后,将东南亚的业务拆分,总部放在了新加坡。

BookMyShow东南亚的首席执行官Kenneth Tan对智象出海说,东南亚的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用户的娱乐需求正在上升。它同时也很复杂,需要良好的本地经验和人脉,票务平台的重点更是要满足本地化的需求。

“对BookMyShow来说,东南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市场。”Kenneth Tan说。

决战东南亚

作为“新兴市场”的东南亚,是美国科技巨头全球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中国公司开启出海之路后,地理位置近、华人文化影响大的东南亚也成了毫无争议的第一站。

相比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创业生态,印度创业公司总体上都比较年轻,印度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大型单一市场,大有可为。但它也早早就进入了东南亚市场。Pranav Pai就直言,“中国和印度的公司将在这个区域展开竞争。”

他总结说,印度不同赛道的公司在东南亚各有侧重,SaaS公司一般先进新加坡,支付公司可能会选择缅甸、越南、菲律宾这些地方,印度尼西亚的竞争已经太过激烈。

Kenneth Tan称,BookMyShow在东南亚看到了很可观的增长,尤其是在印尼和新加坡,它已经成为了印尼的市场领导者之一。

“在印尼,我们作为主办方之一,推出了枪炮与玫瑰、后街男孩的演唱会,”他说,在新加坡,BookMyShow也已经与新加坡F1大奖赛及滨海湾金沙酒店表演秀达成票务合作。

在本土的印度市场,BookMyShow与电影公司合作,作为联合发行方负责电影的分发与推广。Kenneth Tan说,BookMyShow在东南亚的拓展,将有助于客户触达到东南亚地区的观众。

对不久前搅动中国市场的OYO来说,东南亚也是国际化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它早早就进入了印尼和马来西亚。

2018年12月,OYO获得了同属软银旗下Grab注入的1亿美元,公司曾称,未来五年将在东南亚投资2亿美元,其中1亿美元在印尼,5000万美元在菲律宾。

尽管看似决心很大,OYO在东南亚表现平平,一直未能像中国那样迅速起量。

东南亚的业内人士认为,东南亚的旅游市场与印度仍有差异,因为旅游业发达,酒店入住率较高,所以业主并不倾向于将房间交给平台改造,因此本地的OTA平台多为轻资产模式,OYO的模式可能行不通。

但这并不能阻挡印度公司扩展的脚步。去年12月,印度眼镜电商Lenskart也同样从软银牵头的G轮融资拿到约2.3亿美元,进入了独角兽俱乐部。它在去年年初进入新加坡,拿到融资后,将继续向菲律宾等海外市场拓展。

生而国际化

作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新兴市场,印度一直是全球巨头的兵家必争之地。Pranav Pai认为,在这个开放市场中成长的印度公司,文化中生来就带有全球化的色彩,向外扩张是印度创业者一直以来所受到的训练。

公司领域已进驻国家、进驻时间和形式对本地企业的投资
京东电商、物流印尼 – 2015 – 开设本地公司JD.ID泰国 – 2018 – 和Central联手成立合资企业泰国 – Pomelo Fashion印尼 – Traveloka越南 – Tiki.vn
阿里巴巴(含蚂蚁金服)电商、支付、云服务新加坡 – 2013 – 成立新加坡淘宝新加坡 – 2014 – 收购新加坡邮政10.35%股份东南亚 – 2014 – 收购UC浏览器(印尼市场占有率第一)东南亚市场 – 2016 – 收购Lazada马来西亚 – 2017 – 打造服务于eWTP的国际物流枢纽新加坡 – M-Daq & Redmart泰国 – TrueMoney & AscendNano东南亚 – Lazada & HelloPay(收购)菲律宾 – Mynt马来西亚 – Touch’n Go印尼 – Tokopedia、BukaDana
腾讯社交、内容、支付泰国 – 2019 – WeTV东南亚 – Sea(Shopee)、Gojek、Practo 
滴滴出行美国 – 2019 – 成立Didi Lab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 – 2018 – 开展业务墨西哥 – 2018 – 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钱包”服务东南亚 – Grab
美团外卖
东南亚 – Gojek印度 – Swiggy
百度搜索、内容新加坡 – 2018 – 联合Asia Mobility Industries(AMI)推出风险投资基金“Apollo Southeast Asia”新加坡 – 2019 – 推出云服务
携程OTA新加坡 – 2016 – 成立东南亚区域总部印尼 – 2019 – 与鹰航达成战略合作印度 – MakeMyTrip

部分中国大公司在东南亚和拉美市场的动作,智象出海整理

“东南亚的科技公司数量很少,在出行、外卖、支付等赛道,过来过去就是Grab和Gojek,”Pranav Pai说,而印度的竞争要激烈得多,每个赛道都会有上百家公司,所以去东南亚对印度创业者来说是很自然的选择。

印度尼西亚的电商平台Tokopedi在印度的诺伊达建了技术团队,它的工程团队主管Vishal Gupta也这么看。

“印度已经完成了科技公司白手起家的阶段,人才济济。在东南亚,大学数量有限,工程师人数有限,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构建技术更是一个巨大挑战。” 他说。

在Pranav Pai看来,人才充足导致的激烈竞争,让印度公司早早地就开始思考国际化。相对而言,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更强,更有深度,所有创业者更倾向于先把本土市场做透,再考虑出海。

成立仅4年的Darwinbox,已经在全球拥有了200家客户,未来两年的目标是1000家。在新加坡和印尼,BookMyShow已经和Grab达成了合作,在它的平台上提供电影和演出票,它还计划继续和其他电商玩家合作。

印度创业者对东南亚的关注,也让资本闻风而动。红杉印度一直都在东南亚地区投资,2019年年初,它更是推出了新的加速器Surge,加大对东南亚的关注。

印度本土电商明星Flipkart的联合创始人Binny Bansal,也在告别Flipkart后,联合两位前同事创立了xto10x,为高速增长阶段的公司教授规模管理、架构建设等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Jia Jih Chai,曾任东南亚最大的分类广告公司Carousell的增长和战略高级副总裁,而xto10x的愿景之一就是为印度创业公司的国际化助力。

软件行业的外包服务曾对印度经济做出过可观贡献,“出海”对于印度公司来说,从来不是一件新鲜事。

纪源资本的投资人童士豪曾对智象出海表示,印度的高管更国际化,创始人也具有国际视野,相比中国公司,印度公司也有能力获得更多的国际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