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智象主办的“东南亚出海峰会”在广州圆满落幕,本次峰会汇聚了多家头部出海企业和投资机构,共商出海东南亚的趋势、机遇和挑战。
作为本次峰会的联合举办方之一,一知智能成立于2017年8月,是一家服务消费品会员运营的AI智能语音先进组织,主营业务为基于人机对话交互技术,帮助企业千人千面触达与服务其百万级会员,实现精细化运营。据悉,一知智能的核心创始团队来自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曾代表浙江大学多次获得国际性NLP比赛第一名,当下该公司仍与浙江大学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产学研的结合也为其人机对话体验的优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本次峰会上,一知智能基于服务商的视角,为参会者分享了他们针对东南亚市场营销的一些观察和布局。
针对东南亚市场,电话沟通仍是更为有效的强触达方式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知智能为国内众多知名的消费品牌提供服务,并从去年开始为国内品牌出海提供技术支持。活动现场,一知智能海外事业部VP王许瑾分享了他们借助AI助力品牌出海营销的具体做法。
在国内,AI电话已经成为众多消费品品牌电商大促和会员营销的标配。在618、双11等促销节点,我们可能都曾接到过品牌方的电话,电话对面是某美妆品牌的官方客服,来为会员送上专属的大额优惠券,或是在我们生日当天说一句“生日快乐”并送上一份小礼物。这些场景下拨出的电话中有很多都是由一知智能的AI机器人完成的。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人机对话交互也早已不再是早期的模样,电话对面的机器人已经发展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王许瑾表示,很多品牌商对AI电话的看法还停留在行业早期不可交互、不可打断的机械式推销电话的层面,但其实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一通体验感优秀的AI电话能够进行多轮语音交互,消费者接到这些电话听不出来它是机器人,而这是基于NLP自然语言理解算法能力不断提升后达成的效果。
目前,一知智能已布局多个语种的人机对话交互,在东南亚地区已涉足泰语、越南语、印尼语等,业务已覆盖全球主流语种和地区,包含东南亚、日韩、欧洲、北美、拉美、中东等,同样采取当地录音师录音后再训练模型的形式,保证通话语音更加贴近真人。
一年前,一个主做日韩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的跨境电商大卖找到一知智能,想让他们帮忙解决产品销售模式导致的一些痛点。他们的产品模式以货到付款为主,这种模式便利了消费者,但常常由于物流派送消息提醒不及时,导致消费者在货已到达的情况下拒收,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货物的成本,同时还需逐一通知消费者派送时间或提醒自行取件。
为此,这个跨境电商大卖搭建了人工客服团队专门应对上述问题,但他们发现很难招到会使用小语种的优质客服团队,同时团队在面对庞大的客服回访量时捉襟见肘,每人每天显然无法完成拨打几千个电话的指标。而在他们使用一知智能的AI电话进行消费者触达和提醒后,签收率相比原先提升了3%,在效率提升的同时,成本较人工客服团队也有显著降低。
在跑通物流提醒场景的最佳实践后,一知智能还与他们共创了更多场景。跨境电商卖家们常常还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催付,也就是在用户提交订单后未完成支付的情况下,商家该如何触达用户进行支付提醒?一知智能与这一跨境电商大卖共创了催付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当客户在下单10分钟后还未付款时,该客户的联系方式就会通过API接口自动导入一知智能的外呼中心并开始外呼,通过AI电话进行支付提醒,同时在多轮交互过程中帮助客户解决支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转到付服务,整体支付率较没有外呼的情况下提升了5%。接通率和转化率均高于人工拨打数据,同时对原人力不足而未拨打场景进行了补充。
当然,东南亚和日韩的陌生电话接通率非常高,从上述跨境电商大卖在泰国和日本75%的外呼接通率可见一斑,这一数据要高于国内的60%。
事实上,品牌商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除了通过电话交流外,还可以选择App、邮件和短信交流。王许瑾认为,品牌方有很多需要及时强触达消费者的情况,这时电话交流就显得最为合适。“我们发现针对会员营销,AI电话在国内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复用和借鉴到跨境电商上,比如如果消费者一段时间内没有购买某个品牌的商品且根据测算已经到了常规的复购周期,AI电话可以联络消费者,为他们发放优惠券,激活他们的复购行为,这些会员营销的动作在构建好运营策略后,甚至可以通过系统全自动化执行,无需任何的人工干预。”
AI电话还能在Black Friday等大促节点帮助品牌方做活动通知,直接带来GMV的提升。AI电话接通后再配合一条含有产品链接的挂机短信,消费者可以点击跳转到官网或APP直接下单,提升消费者下单转化率。此外,AI电话也能在报关信息收集、评价邀请、生日关怀等场景帮助品牌方进行高效率的用户触达,提升消费者的全生命周期价值。目前来看,从用户下单到收货再到后续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很多痛点,都可以通过一知智能的AI电话得以解决。
据悉,除了AI电话外,一知智能也在探索虚拟人的相关技术,只需要采集人脸信息并收集一段录音,经过三五分钟的训练,就能克隆一个外观和声音完全拟人的IP形象。输入文本信息即可进行视频输出,虚拟人的口型还能够与声音相匹配。未来,这项技术将在内容创作、短视频创作和直播领域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