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报道 3周前 (08-19)

1.此行主要受伴鱼之邀,参加他们在泰国首家线下门店的开业仪式。这家旗舰店开在曼谷东北部的一家高档购物中心Fashion Island,周边都是曼谷的中产或者以上的阶层。在商场一层,有个专门的教辅区,从英语、K12,到汉语、数学,艺术等等,聚集了30多家机构。伴鱼是第一家入驻的中国教育公司。其他要么是本地的机构,要么是新加坡或者日本的,很意外的是雅马哈也有家店,卖乐器的竟然也办起培训班。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教育远没有那么卷,但这篇教培区还是能说明明很多问题:全球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本质差别不大,尤其是在教育的投资上,富起来就要投资下一代,中外皆然。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2.伴鱼在国内没有开线下店,反倒要在泰国大张旗鼓的搞?伴鱼的海外负责人李晓说在东南亚,尤其泰国,单论线上,他们已经在少儿英语培训的绝对头部,但是,如今线上增长相对稳定,要有突破,必须往线下走。很多出海企业,最熟悉的还是线上的那套玩法,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得面对这个现实:东南亚的核心战场还是在线下。如今的出海,某种程度,在转入地面战的阶段。

3.开店仪式结后,被康老板强烈安利,去商场顶楼吃张亮麻辣烫。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光顾,很戏剧性的不是在国内而是在曼谷。更戏剧的一幕还在后面,我们差不多吃完了,麻辣烫店的老板出现,竟然是我在印度创业时就认识的蔡总,他盘了这家店,手上也有几家蜜雪冰城。他年纪轻轻事业有成,也是“老出海人”,曾是印度BIGO的负责人。如今他从移动互联网出海转身到餐饮出海,虽是个案,但也有些说服力:就像我去年在印尼观察到的一样,移动互联网出海的红利期过了,新消费出海的风正刮得正猛。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4.和雅加达的大型商场类似,曼谷这里的餐厅品牌基本上由日本、韩国或者新加坡品牌把持,甚少见到中国来的,但是,中国茶饮品牌就不同了。蜜雪不用说,奈雪的茶、柠达、瑞幸、书亦烧仙草等、霸王茶姬,你都可以在泰国街头巷尾碰到。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5.在曼谷时,正赶上Lazada公布自己的业绩,它和Shopee几乎同时宣布第一次盈利。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我认为这某种程度说明东南亚电商提早进入成熟期,就是平台对投入会更克制,未来东南亚的电商将进入低速增长期。

6.在疫情期间,两大本土平台的竞争,TikTok电商入局,吸引大量中国跨境卖家,借助这波红利,不少中国背景的消费品牌顺势而起,美妆赛道尤为集中。一位从业者透露,东南亚线上的红利期基本告一段落,现在,这些依赖线上起来的品牌增长乏力,靠流利红利+广州廉价供应链,一招鲜的打法魔力不再。至少在泰国,到了拼产品、拼渠道能力的阶段,未来会更可能冒出来?我相信大概率会是在国内激烈竞争中跑出来的品牌,尤其是有产品力,懂渠道,还有资金实力的企业,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这些品牌正在加速南下。至少在泰国,今天的局面已大不一样,像徕芬、Ulike都已入驻泰国,甚至像立白这样的老白消费企业,都在排队进泰国。无论是中国的新消费企业,还是旧势力,他们不再只盯着线上那一亩三分地。他们要进入的角斗场,对面站着的是联合利华、戴森这些国际巨头。

7.在曼谷街头,给我视觉冲击最强烈的还不是茶饮品牌,而是新能源汽车。从素万那普机场出来,最大的两块户外广告牌肩并肩的挨着,一家是比亚迪,一家是广汽埃安。短短两天时间,几乎所有国内的电车品牌,都在我们视线出现过,包括哪吒、小鹏、欧拉,最让我惊讶的是,连三一重工都打算在泰国生产电车。还不夸张的说,今天出海泰国,最卷的是茶饮,其次就是新能源车。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但是,万不要给你一种错觉,以为中国品牌胜券在握,日本车依然控制90%的市场。老爱在泰国干了十几年的汽配,他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中国品牌确实起来很快,但他说汽车行业重服务,卖出车只是第一步,后面如何建立完善的售后体系同样重要。

8.我一直排斥网络上一种颇为强大的声音,将中国企业在海外走强提升到一种文化输出到高度。但中国的软实力确实在曼谷有超越其他地方的影响力。在伴鱼旗舰店的边上,有家曼谷汉语学习中心,我看到不少年轻的父母带着小朋友在那。而它斜对面的一家出国留学服务机构,门口挂着今年学生的升学榜,摘得头名的是浙江大学。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在曼谷街头,我看到出海之变

9.我去过的国外的城市不下100个,曼谷是我最喜欢也是光顾次数最多的。这个榜单上还有南非开普敦、乌干达坎帕拉、美国的DC等。相比其他地方,曼谷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魅力?每次到曼谷,我几乎都会去辉煌地铁站附近的一家粉店,坐在路边吃碗猪杂粉,在闹市中享受一份孤独,然后去逛下街对面的菜市场。在他乡往往才能把故乡看得更清楚,我迷恋曼谷的正是他的烟火气,这在中国的大部份城市已经弥散。

详情请点击 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