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国、韩国和日本的风险投资基金都将目光对准了印度。到印度看项目,基本上成了各家风险投资的必修课。起初,这些基金往往是派投资人来印度短期出差,两三个月就要来一次,跟本地创业团队见面,了解印度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
但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基金正在走得更远。据智象出海(The Passage)了解,至少有六家亚洲的风险投资基金正在印度建立本地化团队,雇佣印度的风险投资人,更及时和深入地寻找投资机会。
其中,复星、顺为等风投基金已经聘用了印度员工,还有更多的公司仍在寻找合适的人选。
复星锐正资本是最早的行动者之一。复星锐正在2017年聘用了Tej Kapoor,他此前曾是腾讯大股东、南非公司Naspers印度并购部门的负责人。
此外,日本风险基金Rebright Partners,聘请了Bhasin Singh担任其印度业务主管;韩国基金Mirae Venture最近雇佣了Ashish Dave;中国的顺为资本也有了Arpit Beri加入。
深耕印度
“聘请印度员工是因为这些基金都在印度下了决心。他们这是在表示,有专职的员工来看印度的投资是值得的,”印度风险投资基金Blume Ventures的合伙人Arpit Agarwal对智象出海(The Passage)说。
在聘用了Kapoor之后,复星锐正在印度的投资才开始走上正轨,开始更系统性地关注在印度的投资。“他们希望在开始这里的投资之前,有一位本地的员工。”Kapoor告诉智象出海(The Passage)。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没有本地的风险投资人,亚洲其他基金也会继续投资印度科技创业企业。但分析师、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都认为,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2018年,中国风投基金在印度投资超过5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根据研究分析平台Tracxn的数据,中国对印度创业生态系统的风险投资在2018年达到56亿美元,相较之下,2017年为30亿美元,2016年仅有6.68亿美元。
鼎晖投资、韩国风险投资基金KIP、晨兴创投等基金都在寻觅本地的人才。鼎晖投资今年计划雇佣一名印度的风险投资人,而已投资多家印度公司的晨兴创投目前正在寻找与实习生合作的机会。
Korean Investment Partners过去6个月以来一直在印度投资,目前正在积极寻找一位印度的风险投资人入伙。
“我们很可能将在印度招募一位资深的投资人,负责我们的印度业务。我们希望这个人很有经验。如果他(她)经验比较少,那么这个人将在中国或韩国接受至少一年的培训。培训投资经理是非常昂贵的,我们预计将花费一到两百万美元来培训一名投资人,”KIP中国合伙人王平对智象出海(The Passage)说。
在地的优势
风险债务基金Innoven Capit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shish Sharma认为,尽管最终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由印度之外的总部做出,但这些亚洲风投基金确实需要在本地工作、离市场更近的人才。
“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出差来印度,见一些创业公司和投资人,感受一下印度市场,然后可能进行一项投资。如果印度成为他们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我认为大多数风投基金都会考虑在印度本地雇佣员工。”Sharma对智象出海(The Passage)说。
Sharma表示,这些基金可能会考虑雇用当地人才,或者也可能会将从北京或上海的派人常驻印度。
晨兴创投的胡海川过去一年一直频繁来往中国和印度,三个月前,他终于搬到了班加罗尔,经常在班加罗尔的联合办公场所WeWork工作。
胡海川告诉智象出海(The Passage):“我们正在考虑聘用年轻实习生,这符合我们在印度市场的长期利益。”
鼎晖投资、启明创投、顺为资本等风投基金的投资人,每年都会到印度出差两到三次,至少为期一个月,以寻找本地的投资机会。
总部位于上海的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上个月到了新德里和班加罗尔,与印度的创业者见面。她说,大多数时候,她都是通过其他已经投资了该公司的基金,和本地的创业公司搭上线。
启明最近向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阅读平台Pratilip投资了一笔金额不详的资金。这次,黄佩华还在新德里见了电商及物流平台Elastic Run的创始人。
“我们第一次来到印度时,参观了很多顺为资本投资的公司,我们想利用它在印度的网络。还有一个了解印度投资机会的好途径是通过当地的风投公司,我们的一些合伙人与在这里的风投公司有着良好的关系。”黄佩华对智象出海(The Passage)说。
Sharma认为,如果这些基金想掌握高质量的投资机会,那么它就必须靠近本地的市场。“那些已经在印度投资了的基金,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雇佣当地的投资人,来管理投资、提供一些指导、参与董事会等。”
参与本地生态
Blume Ventures的Agarwal表示,由于大多数中国基金投资于A轮、B轮和C轮,即使它派人每个月在印度呆一周,也可以满足投资需要。
“没有人会因为待在印度就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或者特别的投资机会。但如果有人在本地,就可以抽出时间与创业者见面,并参与到生态系统中来。”Agarwal说。
他相信,当投资人不仅仅是严格按计划工作时,会有更多的可能出现。“有人在本地就可以去很多地方看看,这可能会带来10-20%更多的投资机会,否则就无法实现。”
复星锐正的Kapoor则认为,复星锐正聘用他,就是希望他能帮助基金在印度更快地增长。“他们想把自己在印度的投资带到独角兽的位置。比如Delhivery,现在已经是独角兽了。我们不仅仅是给创业公司提供资金,也是为了帮助它们获得更多的资源。”Kapoor说。
一位来自班加罗尔的风险投资人表示,未来一两个季度,亚洲其他国家的基金将在印度极其活跃。
“对于印度的生态系统来说,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于科技主导的创业公司,这是一个好迹象。可以这么说,他们中的一些人显然已经看到了未来的高速增长。这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双赢合作。”这位投资人对智象出海(The Passage)说。
作者:赵艺颖 Avanish
本文原创首发于智象出海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智象出海,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