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不断、缺货“阴云”,大疆为何仍能牢牢占领美国市场?

报道 3小时前
制裁不断、缺货“阴云”,大疆为何仍能牢牢占领美国市场?

2006年,汪滔带着五六个人在深圳一间80平方米的民宅里开启创业之路时,没人能想到,十几年后,他创立的大疆创新(DJI)(下简称“大疆”),能占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约80%的份额,成长为一家年营收超30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大疆自2017年后未再公开具体营收数据,此数据为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时,所披露的大疆2022年营收数据)。

与其他国产品牌不同,大疆起步就在海外,并以极快的速度征服了美国消费者。

2014年,《华尔街日报》大篇幅报道了大疆的新产品“Inspire”。财新网当年出了一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文章标题是《像报道苹果一样报道中国企业》,文中写道:主流英美媒体如果用比较长的篇幅来报道一家公司的新品发布,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这家公司的地位。有这种待遇的公司不少,比如苹果、亚马逊和一些汽车大厂牌。对于中国公司来说,这样的机会还很少。但一家生产无人机的中国公司赢得了美国主流媒体的认可和大量笔墨。

这家中国公司就是大疆。

《福布斯》的报道数据中,2014年大疆无人机的销量就已达到40万架,销售额达5亿美元,利润达1.2亿美元。而到2016年,大疆的海外市场收入就有40%来自北美,尤其是美国。

大疆成为为数不多能被欧美主流媒体所关注的中国公司之一。更为难得的是,这是一家相对年轻的科技公司。

2016年以来,大疆多次遭到美国政府的“围追堵截”,但这一切都没有切断大疆在美国的发展之路。

2020年,据路透社统计,大疆在美国的市占率已经高达47%,占据第一位。到2024年6月,《纽约时报》的数据显示,58%的美国无人机运营商使用大疆设备,远超第二名Skydio的12%;8月,《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称:大疆在美国商业、地方政府和业余爱好者的无人机市场约占70%至90%的份额。

如今,尽管面临禁令、关税压力和缺货问题,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市场仍具有巨大影响力。而大疆也回应称,公司仍致力于美国市场的发展,强调不会退出美国市场。

大疆在美国的成功,值得从多个方面去做分析,比如产品创新、媒体关系、定价策略、渠道经营、社媒营销等,这是一整套打法,才能将一个中国品牌精准地推向美国主流市场。

品牌工厂试图从线上线下渠道整合以及渠道与社媒营销联动的角度,来解释大疆在美国为什么行。

打开市场

故事从2012年开始。

在大疆投资人、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李喆看来,2012年前的大疆,只是一家卖无人机零件的公司,如果继续走下去,能触碰的行业天花板不过1亿美金。但2012年,大疆基于自研的多旋翼飞行控制系统以及稳定航拍云台等领先技术,开发出使用简便、实现“到手即飞”的大疆精灵Phantom1无人机,故事的走向就开始改变了。

精灵Phantom1针对户外运动或摄影爱好者,定位是“空中摄像机”,定价679美元,极简的操作与极具性价比的定价,推动了美国无人机市场从专业小众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2012年,远瞻资本完成对大疆1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6年后李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2 年,大疆推出防抖云台,我就知道这个公司会很赚钱,但我不知道会像现在这么赚钱。”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3年至2017年,大疆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2亿元、30.7亿元、59.8亿元、97.8亿元和175.7亿元人民币,2015-2017年大疆的净利润从14.2亿元跃升至19.3亿元、43亿元人民币,实现了122.8%的同比增长。

而在大疆总裁罗镇华2018年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给出的数据是,2011年至2016年,大疆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加了约160倍,2017年全球营业额达到180亿元人民币,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80%,北美地区是第一大市场。

这都验证了李喆口中的“像现在这么赚钱”。

大疆的路线很特殊,2010年,汪滔在中国香港航模展上展示产品,获得海外订单后,顺理成章地从海外起步。而主攻海外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最初,大疆产品的主力消费人群是海外航模论坛用户以及关注航拍技术的影视从业人员,这群人大多集中在海外。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稍有滞后。

而对这一撮小众消费人群的精准把握,使大疆得以在北美慢慢打开口碑。在国际无人机论坛航模爱好者论坛(如DIYDrones)上,常有大疆的身影。专业论坛起家,是不少新兴科技公司早期以低成本打响品牌的路线之一。

早期的论坛运营手段,一直延续到后期大疆在美国的本土化社媒运营。大疆布局了Facebook、Instagram、Twitter、Reddit、YouTube和TikTok等美国主流社交平台,其中YouTube和Instagram是其品牌营销的核心平台,这两大平台庞大的用户数量以及高互动性,使大疆拥有了官网之外,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渠道。

社媒运营,大疆极大地利用了美国KOL的影响力。在YouTube上,大疆与拥有超千万粉丝的著名电影制作人Casey Neistat、拥有超百万粉丝的电子通信产品测评达人Jonathan Morrison进行了合作,通过KOL的第三方专业测评,来吸引粉丝并建立品牌形象。

除了借助KOL的影响力,大疆在TikTok上也构建了多账号矩阵运营体系。大疆在TikTok上很擅长与用户互动以及经营兴趣标签,比如发起#DJIChallenge活动,大量的UGC内容从第三方视角证明了大疆的品牌力,也将大疆的内容精准地推送给潜在的购买人群。

大疆官网和社媒账号所发布的内容,大多都是无人机操作教程、用户故事和产品评测等专业内容,将品牌叙事融入其中,话题讨论也紧紧围绕技术探讨,这一切都将大疆在美国打造成一个专业的、高科技含量的无人机品牌,积累了一波“粉丝”与潜在用户。

大疆已经在各大平台上累积了超1000万“粉丝”,而社媒的高效运营,在流量变得越来越贵的阶段,最终为大疆带来了高效的购买转化。无论是YouTube、Instagram、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还是科技博主的视频内容中,都植入了大疆的购买渠道链接,成为大疆在美国的有效销售渠道之一。

走向大众

走向大众媒体,也是大疆在美国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

在“精灵”系列推出之后,大疆的营销手段就在与其“将无人机推广到美国大众消费市场”的步伐相配合。

这一时期,大疆美国也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人物——科林·奎恩(Colin Guinn)。2011年8月,科林·奎恩先是在美国曼西市见了大疆高管,随后乘飞机到深圳,并最终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成立了大疆北美分公司。

汪滔对科林·奎恩的平价是:一位了不起的销售员。

科林·奎恩为大疆在美国打开大众市场,立下了功劳:他提出了“未来无所不能”的口号,并利用自己的明星资源,在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上宣传大疆,这使大疆得以打破边界,走入大众消费者视线。

虽然科林·奎恩很快和汪滔闹掰,但大疆走向大众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滞。

2018年,大疆总裁罗镇华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就提到,大疆在推出精灵系列无人机之初,就将产品送到了好莱坞和硅谷,这是大疆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后来,大疆出现在《国土安全》《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等热播美剧中,许多好莱坞和硅谷明星、大佬们也成为大疆产品的首批粉丝和种子用户。这些高阶的种子用户,将大疆的品牌定位拉升了一个档次。

罗镇华还提到,2015年大疆和美国广播公司ABC合作拍摄了一期《早安中国》,用无人机航拍直播火山喷发,那期节目成为大疆在北美品牌宣传的一个里程碑。

2015年前后,也是大疆在欧美主流媒体大放异彩的时期。

除了《华尔街日报》的大篇幅报道,《The Verge》《快公司》《经济学人》《连线》《时代》杂志等,都将大疆捧至一个高度:“唯一的中国机器人代表”“无人机界的苹果公司”……将大疆的行业地位锁定在高端组。

与此同时,大疆在美国的地位越来越难以撼动。

“房地产经纪人、电影制片人、消防员、屋顶检查员、公用事业单位和执法部门都非常依赖这个品牌。”2024年8月《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点出了大疆产品覆盖面之广,就连美国特勤局都于2022年购买了20多架大疆无人机。大疆在美国无人机市场约占去了70%至90%的份额,尤其是美国警察和消防部门使用的无人机中,有 90% 以上都是大疆无人机,“美国尚未准备好摆脱对中国无人机的依赖”。

渠道的魔力

2010年之前,大疆早期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通过北美航模论坛(如DIYDrones)向发烧友销售飞控模块,用户通过论坛私信或邮件下单,属于“点对点”直销模式。

2010年后,大疆开始布局eBay、亚马逊等主流电商平台,并开始与北美专业航拍设备代理商合作,代理商渠道包括零售授权代理经销商和行业应用代理商,通过代理商线下门店和展会展示和销售整机。而在2015年,大疆接到亚马逊美国站的邀请,正式成为Vendor Central(VC)供应商,并借此渠道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

2016年,大疆在渠道上有一个较大的跃进,首先是大疆美国官网正式上线,其次是与苹果合作。

2016年3月1日,大疆发布了新一代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大疆精灵Phantom 4,除了大疆官方自营渠道,苹果官网商城和苹零售店也可以接受预定。

在精灵Phantom 4之前,大疆与苹果销售渠道商其实一直都有合作,但这一次与苹果的合作,给了苹果全球实体店的首发权。按照发货进度,苹果以及大疆官方自营渠道从3月15日起开始发货,大疆各授权经销商则于4月1日起开始对外发货。这意味着,新品发售后,只有大疆官方渠道和苹果线下渠道能买到现货,其他渠道都要滞后几周。

苹果还在全美超过400家Apple Store零售店设立了无人机展示和售卖区域,并提供上手培训课程,为大疆提供展示和销售的平台。

对大疆而言,苹果的线下零售店不仅是一个销售渠道,更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平台,与苹果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大疆在大众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印证了美国媒体对大疆“无人机界的苹果公司”的评价。

从航模论坛到苹果店,大疆花6年时间,在渠道上完成了从“小众发烧友”到“大众消费者”的拓宽。

2019年,大疆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开始与百思买合作,大疆产品进入百思买线下门店销售,并逐渐成为百思买3C电子品类的重要品牌之一。

2024年3月,大疆北美首店开业,位于纽约第五大道685号。门店采用极简主义与未来科技感的设计风格,使用铝合金复合材料和白橡木饰面,走高端路线,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展示、体验、销售和售后服务,成为大疆在北美的线下展示窗口。

至此,大疆在北美形成了“官网+线上线下渠道+社媒渠道”的多渠道销售模式。

在美国政府多次下手封禁大疆时,美国消费者提出反对,原因是美国无人机目前根本没法和大疆相提并论——美国无人机“通常飞得不够远,摄像头和无线电的质量也比较差”“价格是大疆的5倍”“等待交货时间很长,有时要等5个月,而大疆立刻就能到手”……

2020年,在美国试图征收15%关税限制大疆发展时,大疆反手涨价13%,美国消费者仍旧愿意买单,大疆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大疆的难以替代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美国消费者的这些评论中代表了大疆的几大优势:供应链优势、价格优势等,但一个更软性的优势是,从论坛到社媒运营再到大众媒体,大疆的一套综合打法,使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在美国这样的消费高地建立起了高端的品牌形象,并快速由小众走向大众,牢固地占领了美国消费者的心智。而这样的品牌力最终与其强劲的渠道能力相结合,转化为购买。

参考资料:

1.《大疆创始人汪滔:“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福布斯

2.《中国创见者|对话大疆总裁罗镇华:大疆是如何打开海外市场的》,澎湃新闻,杨鑫倢

3.《大疆要走下神坛?背后的华科男站了出来 》,支点财经,袁二声、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