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前,Youtube主播That Panda Guy开始上传《Doomsday: Last Survivors》的攻略视频,并以每月20个左右的频率更新这款游戏的视频,同时不再更新其它游戏的视频。一些Youtube用户在其视频下方留言询问某些关卡应该如何通关,That Panda Guy则从这些留言中挑选一些进行回复,不断为其视频内容积攒人气,这也成为了这位主播的日常状态。
很多海外玩家不知道的是,这款偏欧美画风的游戏其实出自中国游戏企业IGG之手,是这家游戏公司继《王国纪元》之后又一款SLG产品。只不过,这一次IGG将目光落在了末日题材上。Sensor Tower数据显示,《Doomsday: Last Survivors》在欧美市场的营收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使得IGG的发行商排名前进至第13名,这款末日题材的SLG产品也逐渐成为支撑IGG海外收入增长的另一支柱产品。
《Doomsday: Last Survivors》只是国内游戏企业在末日题材布局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针对这类题材布局的国内游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游乐厂注意到,近期腾讯的《黎明觉醒:生机》宣布将于今年夏季在日本市场上线,同时这款游戏今年1月还在国内获得版号,官方宣布将于2月23日进行不限号不删档测试,末日题材这个曾经被业内多次讨论的题材,被再次放在了聚光灯下。
如果以《末日争霸:丧尸之战》为起点,国内游戏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末日题材手游已有至少五年的时间。尽管如此,这类题材仍能保持长盛不衰,同时还在不断涌现出让玩家爱不释手的新品。
腾讯加码,末日题材手游正在被诸多国内大厂重投
末日题材,似乎从来不缺乏现象级手游产品。
如果说末日题材手游从小众题材迈向现象级手游频出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不能不提网易于2018年推出的《明日之后》。
《明日之后》在没有IP加持的情况下,拿下了1500万的预约量。2018年11月,这款末日题材+MMORPG的游戏开启iOS测试后不久,便登顶iOS免费榜,曾一度达到iOS畅销榜第三的位置,针对海外市场发行时又在新加坡、新西兰、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畅销榜前十的位置。
在网易入局之前,国内参与末日题材手游布局的,更多的是中小游戏企业,当时也缺乏将末日题材与MMORPG做融合的方法论,网易面对这类题材时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有媒体曾报道称,这款游戏在开启对外测试前,其实经历了四次大改,研发过程充满坎坷。
腾讯虽然曾在2020年公开过《黎明觉醒:生机》的信息,并在同年12月获得超过2000万的预约量,但这款产品的实际发布时间,要大幅晚于其它已经布局这类题材的国内大厂。游乐厂注意到,《Undawn》(《黎明觉醒:生机》海外版)的日本官方推特于今年2月13日开始更新,并宣布该游戏将在今年3月30日开启封闭β测试、今年夏季正式上线日本,由Level Infinite负责发行,据悉,这款游戏采用了SOC(开放世界生存建造,以Survival、Open World、Crafting为主要元素)的玩法,其研发团队曾多达300人,且迄今为止已经开发了5年。
网易和腾讯分别选择了MMORPG和SOC的玩法布局末日题材,但两者均不是末日题材游戏的主流类型。从《明日之后》上线到《黎明觉醒:生机》宣布即将上线的这几年里,国内游戏大厂和中小企业往往会选择SLG来布局这类题材。
比如Funplus的《State of Survival》、IGG的《Doomsday: Last Survivors》、三七互娱的《Puzzles & Survival》等产品,都属于SLG或是SLG+X融合玩法的范畴,在海外市场上线后均获得了不错的收入表现。以《Puzzles & Survival》为例,据Sensor Tower数据,这款游戏自2020年8月上线以来海外收入依旧稳固,2023年1月排名进一步提升2位至收入榜第2名;截止2023年1月底,这款产品海外累计收入已突破10亿美元,其中日本和美国分别贡献了40%和36%的海外总收入。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鹰角网络的二次元+末日题材的《明日方舟》,融合了策略、塔防、RPG等玩法,得益于题材的碰撞和玩法的丰富,这款游戏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曾登顶iOS游戏畅销榜。
随着末日题材手游的发展,近两年这类产品的玩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轻度的末日题材手游在海外市场中脱颖而出。比如点点互动的《Frozen City》选择了低多边形的卡通风格、竖屏设计和放置+模拟经营的玩法,使这款产品无论从观感还是实际游戏体验都更加轻度。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底,点点互动的《Frozen City》自发布以来该游戏海外收入不断上升,入围增长榜第8名,成为继《Family Farm Adventure》之后,点点互动旗下又一款成功出海的模拟手游。凭借这款游戏12月底实现7.7%的环比增长,点点互动排名前进至第18名。
末日题材手游,为何会再度成为国内厂商眼中的香饽饽?
伴随着腾讯加入战局,末日题材手游或许又将迎来一轮新的爆发。可以预见的是,国产末日题材手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为什么这类题材在2023年仍会出现一些表现不错的产品?此前游戏企业对于这类产品的关注度偏低,亦或是媒体对于这类产品的讨论度不高?显然并不是。
尽管从2022年12月开始,游戏版号的发放速度相比去年其它月份有所加快,但对于大多数国内游戏企业来说,版号数量稀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马化腾曾在去年的内部会议上表示,从长期看,国内游戏市场的版号肯定处于紧缩状态,不会像过去那么容易。因此可以看到,2022年年末至今,腾讯、网易等头部大厂已经开始了多个手游的重启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国、官场、仙侠等题材常常与SLG、MMO等固定玩法绑定,相比挖掘这些题材,末日题材其实在玩法的使用上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这类题材实际上已经在成熟市场中得到过多年的验证。有分析指出,末日题材是几十年里一直是美国文娱创作的热门题材,在小说、电影、游戏等各种领域都有大量坚实的消费群体。叠加美国市场又是很多国内游戏企业出海时的首选项,这个市场也成为国产末日题材手游收入表现最好的一个市场。
有游戏媒体曾总结过末日题材游戏在发展多年后形成的一种故事套路:在病毒扩散的末日世界,玩家作为幸存者,需要不断挑战生存极限,抢夺稀缺的资源,建造庇护所,对抗丧尸军团。另外,像《冰汽时代》以极寒天气作为背景的游戏,也开始出现在末日题材游戏中。
末日题材所展现的极端环境,玩家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其中,获得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紧张感,在这样的背景下,抵御外敌、抵御严寒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多了一些人性层面的抉择与思考。
深入来看,末日题材的游戏,最能击中玩家最基本的需求。《明日之后》的产品经理李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举例说明,提到生存游戏的核心体验是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给大家压力,他认为需求层次越靠下,玩家受到刺激时的反应就会越强烈,玩家克服这种压力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就越强。
末日题材看似小众,对于不同国家的玩家来说,这个题材并没有理解上的门槛,因此在全球各地均有不小的受众群体。以末日+SLG类的游戏为例,《State of Survival》和《Last Shelter: Survival》就曾分别在70个、58个国家和地区的iOS游戏畅销榜登顶。
有中东本土游戏服务商的相关人士向游乐厂提到,末日题材不是中东手游市场的主流题材,但在主机和PC端的表现尚可,同时在这个市场也不存在宗教禁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末日题材在全球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来看,很多国内游戏企业会选择SLG作为布局末日题材时的主要选项,与这些企业在这类玩法的产品上拥有更成熟的数据模型与更稳定的产品制作经验有关,当下来看末日题材+X玩法仍有进一步挖掘空间。这也成为这类题材的手游发展多年后,仍能屡现爆款的一个重要基础。
那么,当下海外开发商又是如何做末日题材手游的?游乐厂从众多末日题材游戏中,找到了两个比较有特色的产品。
《Alphabet Shooter: Survival FPS》:一款末日题材的FPS+超休闲手游,游戏融入了《Rainbow Friends》、《Alphabet Lore》等恐怖元素,还加入了《Roblox》等游戏的场景与人类造型,玩家可以从猎人和怪物两个阵容中选择角色进行对抗。虽然FPS可能并不适合中小游戏企业布局,但是采用超休闲玩法+末日题材的手游目前在国内游戏企业中仍缺少相关布局,同样采用这种模式的还有《Alphabet Survival》。
《Nuclear Day Survival》:一款横版动作冒险游戏,以核大战爆发之后作为故事背景,玩家需要搜集资源生存下去,通过生产、改造工具,让庇护所变得物资充裕、坚不可摧。值得注意的是,动作类游戏也是国内游戏企业在布局末日题材时,较少涉及的一个品类。
另外,放眼主机和PC端,比较知名的末日题材游戏如《饥荒》、《辐射:避难所》分别采用了动作冒险、模拟经营的玩法,这两款游戏也曾经发布过相关的IP手游,后续这些玩法是否适合用于末日题材的手游开发,可能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一位从事海外末日题材主机游戏开发的国内从业者向游乐厂表示,目前末日题材的主机游戏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呈现出下降趋势,自《行尸走肉》十年前掀起丧尸热以来,相关的末日类游戏数不胜数,现在的玩家已经厌倦了,《最后生还者2》能够获得热度也是因为有前作的铺垫。
“最近海外的末日类游戏都在寻找新路子,比如像《最后生还者》这样走令人深刻剧情的方向,或者像《喋血复仇》(多人联机射击游戏)融入其它玩法,末日生存的玩法反而是其次了。”(注:在主机游戏中,末日生存玩法是指“收集物资-升级基地-获得新武器-新地图-新boss-新物资”的循环。)
不过末日题材的手游似乎在游戏玩法的融合和尝试上,要比同题材的主机游戏更加丰富,发展时间也更短,因此这类题材的手游尚未看到玩法开发上的瓶颈。